">
荊楚網記者 胡瑩
野三關北鄰三峽、南鄰清江,地處巫峽南岸,自古為土質肥沃、森林茂盛、氣候溫和的宜居之地。但也是因為地處山區,被外界隔離,在前十年甚至更久的野三關鎮還是一塊無人問津之地,在此生活的農民就像身處世外桃源一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新時代下“新小野”
2010 年對于野三關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年份。這一年的 12 月 22 日,橫貫野三關的宜萬鐵路通車。“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被憋在深山數十年的野三關鎮終于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大機遇。有了相對便利的交通,野三關鎮利用其農業優勢實現產品的運輸,并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然而眾多的貧困人口,沒辦法讓野三關在短時期內迅速脫貧。
今年7月2日,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湖北巴東野三關鎮石橋坪社區,進行調研考察。大學生們了解到,兩百多平米的屋場院子,在四年里開過大大小小近千次村民會議,民主商討已經成為村里人公認公開的民意討論場;簡陋的鄉村小學搖身一變成為了引人稱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家樂、小水果產業園引領村民摘掉貧困的帽子。
圖為:成員在村委會前合影 通訊員供圖
從“扯皮村”到全縣典型的石橋坪
石橋坪村是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一個土家小村,以前的石橋坪村被稱為“扯皮村”,村民們動不動會因為誰家的牛吃了誰家的糧食而“扯皮”,村里有人寫了一副對聯來形容他們的生活:“朝苦夕苦一年到頭欠債款,春愁冬愁四季結尾缺吃穿。”橫批是:“何日有望。”
“不得不說,我們村以前就是因為農業發展太過分散,也沒得唱得響亮的品牌,無法進行集中有效的產業增收。”村里的退休老干部鄧正文說。
圖為:采訪民族醫院就診 通訊員供圖
后來,當地出臺了系列產業幫扶措施,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政府和村委會花了大力氣來建設我們的村子,不論是從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來看,還是從每家每戶的房屋改造、土地增值來看,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我覺得村民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種植了大約3畝葡萄園的村民田正說。“村里會定期開展農業知識培訓,有技術員給我們知道怎么種出優質的葡萄,這對我們幫助很大。”
圖為:大學生調研石橋坪葡萄種 通訊員供圖
從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352戶947人,到2018年未脫貧123戶307人,再到2019年擬脫貧112戶294人,巴東野三關鎮石橋坪社區的特色脫貧之路在該縣樹立起了典型。
因地制宜,小村落的脫貧從特色農業開始
苦日子過怕了,總得尋找出路啊!
據石橋坪社區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石橋坪村的發展,是一個在不斷地適應市場、尋求市場、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消費能力有限的國家級貧困村,需要以村內現有地理環境與文化優勢為依托,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精準扶貧的康莊大道。
從蔬菜基地到關口葡萄得大面積種植,從簡陋的土廁所到清一色干凈敞亮的衛生間,石橋坪村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積極探索脫貧攻堅、發家致富的的道路。
家家戶戶建起花臺,庭院美化面積達2850平方米,村莊綠化面積達95%。安裝路燈36盞,實現夜間亮化。村到戶公路建設達100%,其中98%的農戶通了水泥路。鋪設管網2600米,建集中供水池2個,全村總蓄水量達9700立方米,97%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建成核桃示范基地1000畝。發展牲豬養殖和山羊養殖大戶20多戶,全村年牲豬飼養量達8100頭。
圖為:采訪巴東二中教師 通訊員供圖
“紅色旅游成為當地脫貧的一張名片”
野三關屬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著發達的少數民族文化。野三關鎮土家文化興盛,古老奇特的“撒伊兒嗬”喪葬儀式、“哭嫁”等婚嫁儀式在此隨處可見。小鎮將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一切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前提,使得這些充滿智慧的古文化卻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面臨著失傳的窘境,文化傳承后繼無人。
石橋坪社區是辛亥革命元勛鄧玉麟將軍的故鄉。在發展農業產業的同時,石橋坪社區也在努力用好當地的紅色遺址及文化發展旅游業。
圖為:鄧玉麟先生墓碑。通訊員供圖
湖北大學大學生調研團隊在當地村民的介紹下,沿著蜿蜒的水泥路,來到了鄧玉麟先生的故居。歷史的風雨洗禮使得鄧玉麟先生的故居多了些歷史厚重感與滄桑感。由于歷史原因,故居兩邊的土墻脫落大半,只有大體輪廓尚在,木制門檻前的青石板小路上青苔遍地,門前一抹蒼翠的竹林,像是在隱隱訴說著關于先生的種種歷史故事。
這個村子與想象中的土家小村落有很大的不同,大棚蔬菜、大面積的葡萄園,還有園內的草莓地,時不時會冒出一兩幢歐式風格的小洋房……
調研團隊采訪了當地的村干部,參觀了鄧玉麟先生的故居,走訪了一些農戶,了解到他們現在的基本生活情況和精準扶貧政策在他們身上的落實。
“團隊了解到的情況或許遠遠只是這個村子發展情況的萬分之一,但是我們期待著我們的調研工作做得有社會意義,更加期待精準扶貧政策能夠真真正正地惠及到貧困戶,讓貧困不再成為城鄉發展鴻溝的攔路虎。”團隊成員張俊柳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