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攻堅戰進入到決勝階段,不少貧困地區陸續脫離了絕對貧困的隊伍。近來,對于扶貧的各項政策也不斷加碼,朝著“應扶盡扶”的目標看齊。但在一些貧困戶中,“等、靠、要”的思想還是存在:有的心安理得地過上了“沒有錢、沒有糧,自有那扶貧干部送上前”的日子,有的向村組干部、扶貧干部提出了不少過分要求,有的被推薦去做公益性崗位,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不干了……
貧困是一種現象,背后有各種各樣的成因。有些是因病致貧,或者遭遇了什么難關,對這樣的貧困戶,給補助、給幫扶、給崗位,就會幫助他們努力脫離貧困。前幾天,央視播放的紀錄片《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記錄了很多貧困群眾在脫貧路上,借助扶貧干部“扶上馬、送一程”的力量,努力奮斗,靠雙手創造幸福,改變了自己命運的勵志故事。這正是扶貧的要義,讓貧困戶獲得造血能力,不再返貧。
但還是有極少數貧困戶,明明有勞動的能力,卻無脫貧的志氣,患上了“依賴癥”,舍不得摘掉“貧困帽”。尤其在扶貧政策加碼之后,更是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區”,等著低保“混日子”。這樣的扶貧對象,正是扶貧攻堅的難點、痛點。
貧困不是一日形成的,有些貧困戶的身上總少不了有“懶”的影子,大事干不來、小事又不想干,導致生活日漸貧困。“因懶致貧”的貧困,更多的是“精神貧困”,對這樣的對象,應把更多的扶貧精力放在“扶志”上。
扶貧先扶志,要加強貧困戶擺脫貧困的志向和信心。貧困不是一天形成,擺脫貧困也不是一日之功,扶貧為什么是一場攻堅戰?就是因為它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糧、幫蓋房”就能完成的。
沒有誰天生喜歡貧困,沒有誰對幸福生活不心向往之。精準扶貧,就是要面對不同對象,千方百計想不同辦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扶貧合力。比如深化產業扶貧,給予貧困戶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希望,以改革激活貧困地區資源價值,激發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干部群眾和貧困戶同心合力,增強造血功能,扶上馬,送一程,最終可以奔跑起來。
越是在扶貧攻堅戰的尾聲,就越是要抓緊扶貧工作的關鍵,繃緊“扶貧先扶志”這根弦,不能用“輸血”代替了“造血”,用達到標準代替脫貧能力,這也是對扶貧干部和扶貧工作的巨大考驗。
李爾靜專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