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 (新華社發)
電影《我為你犧牲》劇照。
世界集郵大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11月13日晚,藏戲《六弦情緣》在中南民族大學大禮堂上演。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方琳文俊
詩意與浪漫浸潤在中國人的骨子里,即便是嚴謹的科學家也不例外。2019年12月20日,醞釀多年的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邁出實質性一步: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在太原發射成功。“天琴”,科學家們這樣稱呼這顆與湖北有著不解之緣的試驗衛星,希望能在太空奏響屬于中國的美妙音樂。
“天琴”誕生和湖北密不可分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在在華中科技大學一次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天琴計劃。該計劃具體為2035年前后在距離地球約10萬公里的軌道上,部署3顆全同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編隊,猶如在太空中架了一把豎琴,宇宙中的引力波傳過來,就會撥動“琴弦”。通過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測量等技術測得3顆衛星的距離和位置變化,將能獲取該引力波數據。
2016年2月21日,中山大學正式發布天琴計劃實施路線圖“0123計劃”。
2018年10月,國家航天局批復立項“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技術試驗衛星工程項目”,因項目對應天琴“0123計劃”中的步驟“1”,故命名“天琴一號”。
“天琴一號”是我國第一顆由國家立項、高校牽頭的技術試驗衛星,也是國家正式立項的第一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試驗衛星。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宇宙中巨大的天體運動會讓時空彎曲引發漣漪,這就是引力波。引力波探測對于研究宇宙的起源、發展、演變意義重大,但由于引力波極其微弱,被認為是人類目前精密測量的極限。2016年,美國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國推進天琴計劃意義何在?羅俊院士解釋,兩者的探測波段不同。天琴計劃將人類對引力波的探測拓展到全新的毫赫茲頻段,極有可能觀測到大質量或超大質量的黑洞并合,對人類研究宇宙演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從1983年起,羅俊院士就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喻家山防空洞進行引力研究,團隊為了探測引力波已準備了30多年。他們潛心科研,克服重重困難,攻克了空間慣性傳感器、星間激光干涉測距、無拖曳控制等若干關鍵性技術,為空間引力波探測提供了有力支撐。
武漢“太空城”正全力建設
2019年11月19日至20日,百萬校友資智回漢·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專場舉行,兩院院士、高校校長、航天專家、航天領域龍頭企業代表等百余人與會。現場,武漢新洲區政府與“行云工程”產業園項目等50個項目簽約,簽約總金額1056.6億元。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2016年8月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落戶新洲。這兩年,“快舟一號”系列火箭升空,“虹云·武漢號”衛星上天,浩瀚太空中的武漢身影,正是該基地航天科工系企業貢獻的智慧與成果。
建設一座集商業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三大產業集群的武漢“太空城”。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火箭產業園(一期)綜合廠房已建設完成;衛星產業園全速建設,計劃明年投入使用。“行云工程”簽約基地后,加上此前已落地的“虹云工程”“兩朵云”將一定程度補齊武漢在衛星星座領域的短板。其中,“行云工程”產業園承建和運營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項目,計劃在2023年建成由80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實現全球范圍內各種信息節點的實時傳輸。
2019年,全球航天產值近40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占據一半。武漢,正在中國商業航天夢的新征程上奮力前行。
科教大省進一步激活創新資源
2019年6月4日下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準產批件發布通知》:“正電子發射及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掃描系統”(受理號:CQZ1800580)通過審批。這意味著,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領銜研發的國產全數字PET,歷經19年耕耘,終獲市場準入和對外銷售資質。從此,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數字PET可開始量產,并將打破國內PET市場長期被進口儀器壟斷的局面。
2019年10月1日上午11時許,國慶閱兵式上,一排軍用越野車輛外掛各種神秘的傳感器,威猛而科幻的外形格外引人矚目,它們就是由我國測繪遙感學家、兩院院士李德仁帶領團隊研發的“測繪神器”——移動測量系統(MMS)。經過10多年刻苦鉆研,團隊攻克了這一“卡脖子”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并成功應用到國防領域。
湖北是科教大省,也是科技成果產出大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先后出臺了“科技十條”“自主創新條例”“省專利條例”“科創20條”等30余項繁榮科技創新政策,加速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為全省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就在近日,省科技廳公示湖北省“雙創戰略團隊”入選名單,武漢工程大學徐慢教授領銜的碳化硅膜產業化科研團隊入選。徐慢說:“我們力爭建成全球最大的碳化硅陶瓷膜研發和生產基地。”徐慢的科研團隊攻破多項技術難題,但以前成果多是用來寫論文。系列相關政策為科研人員松了綁,讓教授們享受到更多實惠,成果轉化有了積極性。該團隊研發的8項碳化硅陶瓷膜技術及專利,作價2128萬元技術入股,與昌達資產組建了湖北迪潔膜科技有限公司。
科教大省湖北,正在科技成果加速轉化中“轉”出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見證
成果
湖北制作閃耀銀屏
年初,由省作協主席李修文擔任監制的賀歲電影《瘋狂的外星人》上映,總票房達22億元,居2019年電影票房總榜第六位。2月,由省作協副主席匪我思存同名小說改編電視劇《東宮》開播,被百度沸點評為2019年十大熱門電視劇。11月,由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貓膩同名小說改編劇集《慶余年》成為今年大熱劇集之一。12月底,湖北出品的電影《我為你犧牲》上映短短數日,票房過億元。
成果
2019世界集郵展覽在漢舉行
6月11日,“集郵的奧林匹克盛會”——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在武漢舉行,這是新時代我國舉辦的首次大型國際集郵文化交流活動,84個國家和地區的集郵組織報名參展,展品4683框,81位國際評審員、85位國際征集員參與郵展,22個萬國郵政聯盟成員組織的國家郵政代表來華交流。
成果
兩作品入選長篇小說典藏
9月,湖北文壇“三老”之一姚雪垠的《李自成》,省文聯主席劉醒龍的長篇小說《天行者》,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成果
《洪湖赤衛隊》首演60周年
10月5日至6日,湖北歌劇《洪湖赤衛隊》赴京舉行首演60周年紀念演出,《洪湖赤衛隊》目前以3000多場的演出場次,創造了新中國創作劇目上演最高紀錄。
成果
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
11月10日至12月5日,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在武漢舉辦,17個省區市的19臺劇目演出37場,名家薈萃,流派紛呈,直接觀眾近4萬人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別鳴整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