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在這個偉大壯闊的進程中,廣大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數字或許是枯燥的,但數字往往也最有說服力。2019年,湖北92.5萬人脫貧,800個村出列,88.23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湖北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9.5%下降至2019年底的0.14%。每一個數字都意味著廣大貧困群眾不斷受惠。你看,過去的窮溝溝,如今,有的地方一個產業帶動了一方脫貧,有的地方在易地扶貧搬遷中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難題。收入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之一,是群眾受惠最直接、最直觀、最具體的體現。今天,實現或超過“到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這一標準的人數日益多起來。一大批群眾通過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許多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再失學。這些都是貧困群眾不斷得到實惠的具體例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脫貧攻堅,“攻”的不僅是收入和溫飽問題,“攻”的還有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環境。過去的貧困農村,路是泥巴路、小土路,甚至沒有路;一些人住的是泥巴房、茅草屋,甚至住山洞;喝的是“望天水”,點的是土油燈。如今,“村村通”使一條條致富路如同血脈一樣暢通起來;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舌尖上的味道豐富起來,衣柜里的幸福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喝上了放心水,用電無憂,通有線電視信號、通寬帶,小汽車在脫貧致富的群眾中也不再是奢望;“廁所革命”照亮越來越多的“小角落”,人居環境整治,讓不少鄉村美得實實在在。一大批貧困群眾逐步擺脫了“小病拖、大病扛”的沉重現實,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過得去。刷新后的生活面貌豐富多彩,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可知可感的實惠。
扶貧扶“智”更扶“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讓多少人豐衣足食,又讓多少人擺脫愚昧、告別茫然、丟掉頹廢。較之經濟收入增長,精氣神的變化可能更具根本性、長遠性。有的人過去甘于“苦熬”,現在崇尚“苦干、實干、巧干”,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頑強勁頭。在擺脫貧困的過程中,志氣鼓舞起來了,自我發展能力成長起來了,精神面貌昂揚起來了,就會更加樂觀、自信,就能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奔跑,向著更加光明的前景奮斗。
全省人民“一個都不能少”邁入全面小康,這是荊山楚水未曾見證過的動人畫卷。發展的巨大成就,惠及群眾實實在在的甜頭,是對我們過去頑強拼搏的最好回報,也是對我們再出發、再啃硬骨頭的最大激勵。保障和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群眾真正得實惠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讓我們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的追求就是讓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難越向前,只爭朝夕,打贏脫貧攻堅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句號畫圓寫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