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題人:羅海 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文卉苑小區居民
醫院、學校、住宅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等人群集聚地缺乏足夠的停車位,給市民日常出行帶來不便,希望能有更多方便市民停車的公共停車位。
政策背景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省將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
記者探訪
停車場“一位難求”
1月2日中午2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的武漢協和醫院,從孝感前來看病的陳先生說,最頭疼的就是停車。
醫院保安告訴記者,醫院停車場要等很久,特別是周一周二早上,他有時候建議車主干脆把車停在對面武漢廣場,再走到醫院。“比等醫院的停車位快一些。”
1月2日下午4時,武漢市東湖路上車流如織,中南醫院顯示停車位已滿。記者想將車停入武漢大學醫學部,再步行至隔壁中南醫院,被門口保安告知醫學部不允許校外車輛進入。
1月4日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省博物館公共停車場,停車場工作人員耿愛軍介紹,每年開春以后,停車場車位最為緊張,每天差不多有六七百臺車出入,300多個停車位完全不夠用,冬天是淡季,車位相對富余一點。
隨后,記者去往沙湖公園公共停車場,看到不斷有車出入。記者和剛停好車的陳女士交流得知,她是對面水岸星城小區的居民,“與其在小區找車位,還不如就停在這里,走五六分鐘就回家了。”
“這個停車場是公共設施,主要是方便前來公園的游客停車,但常有附近小區居民停過來。”停車場工作人員文先生介紹,停車場內共有100個車位,白天停車費6塊錢封頂,晚上10塊錢封頂,2018年停車場做充電樁,又劃出30個車位。
企業探索
“上天入地”,巧用空間緩解城市停車壓力
“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已遠超城市承載能力,希望多方齊抓共管,滿足市民合理的停車需求。”1月3日,武漢城投停車場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根據統計,2018年底,武漢市機動車總量達到312萬輛,每年增長超30萬輛。
劉偉介紹,2015年至2018年期間,武漢市新增停車設施,其中配建泊位92萬個,公共泊位8萬個,公共泊位占比僅8%。老舊小區、醫院及學校周邊地塊城市更新建設難度大,老百姓對停車泊位需求更為迫切,促進公共停車場建設能夠有效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從2013年開始,該公司已建成青少年宮公共停車場、二七路公共停車場、省博物館公共停車場、洪山公園公共停車場、楊春湖公共停車場,總投資超10億元。
“停車設施建設技術日趨成熟,停車場建設可以‘上天入地’。通過拓寬停車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集約節約利用存量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現有閑置資產實現泊位共享,可以有效增加停車供給。”劉偉介紹,城市中心區拓展空間有限,土地珍貴,復合利用土地建設綜合停車場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利用城市空間。
智慧停車技術的逐漸成熟,也為破解城市“停車難”帶來曙光。
2020年1月1日,城投停車場公司更新“武漢停車”APP,增加“停車地圖”功能,里面裝載武漢市1.5萬個道路停車泊位和數百個停車場10余萬個泊位信息。
“可方便車主查詢目的地周邊停車泊位,省心省力,我們會繼續用智能化手段為武漢車主提供方便,緩解城市擁堵,解決停車難。”劉偉透露,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武漢共享車位平臺,目前已通過內測。
劉偉認為,目前城市停車場建設還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土地資源稀缺、土地成本高,停車場土地供應難;二是現行停車場供地政策無法適應多渠道、多模式停車場建設方式;三是土地及建設成本大,難以收回投資,缺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的政策和機制。
“城市停車場建設和運營可以發揮社會力量,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利用市場手段,集聚民資,興建停車設施,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政府政策上給予支持。”劉偉說。
據了解,湖北省各地已陸續出臺鼓勵政策,武漢市政府出臺《武漢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等,對路內停車管理、智能化等進行規范。隨州市出臺《隨州市機動車停車條例》,自2019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目前,武漢城投停車場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參與起草相關政策。
廳局回應
合理增加城市停車場,推廣智慧停車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建處主要負責人表示,城市停車場包括公共停車場、企事業單位停車場、住宅小區停車場、商業配套停車場、路邊泊位等,涉及的產權單位和管理者較為復雜。
該負責人介紹,我省各地普遍意識到建設公共停車場的重要性,都在陸續組織編制城市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統籌解決“停車難”問題。如荊州市政府2019年城建計劃提出,投資2億元建設停車泊位2000個、潛江市編制《潛江市中心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等。
一些城市針對停車亂問題,也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黃石市開展停車秩序管理工作,推動城區停車場建設,開辟停車區域,新增停車泊位。隨州市不定期開展私設地鎖地樁行為集中整治。荊州市開展物業小區停車管理專項整治工作。
武漢、黃石、咸寧、潛江等地也都在開展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工作,將逐步實現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
該負責人表示,將根據城市需求,合理增加城市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剛性規劃建設,同時推進相關制度的制定,進一步推廣智慧停車。
實踐案例
武漢:力爭成為解決超大城市停車難的示范城市
2018年7月,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漢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指揮部。
該指揮部常務副部長徐濤介紹,目前,武漢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已部署工作任務分解表。如,將出臺《武漢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相關政策法規,制定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出臺停車場建設供地政策,研究社會資本參與停車場建設的政策,建設智慧停車系統和公園綠化用地、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復合利用建設停車場的辦法,全市范圍制定公共停車場建設供地計劃,計劃在2020年底達成以上目標。
徐濤表示,武漢市計劃用3到5年時間,逐步實現停車資源有效供給,構建“建筑配建停車為主,路外公共停車為輔,道路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結構體系,爭取“十四五”期間停車需求達到基本平衡,城市道路擁堵有效改善,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綠色出行比例顯著提升,力爭成為解決超大城市停車難的示范城市。
代表委員建議
少收土地出讓金,配建公共停車場
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讓環節做到“少收土地出讓金,配建公共停車場”,先從根本上解決市內公共停車場的用地不足,才能化解停車難問題。建議武漢借鑒北京、廣州等城市的先進經驗,在公開出讓商業用地、住宅用地時采取“競配建”模式,即在各中心城區確定一定比例的擬公開出讓用地,當競買人報價達到最高限制地價后,競價轉為競配建公共停車場的建筑面積,此時報出配建公共停車場面積最大者為土地競得人。
——省人大代表、武漢市法學會社會糾紛多元化解研究會會長宮步坦
城市停車設施建設要有科學依據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制定停車設施建設規劃,為城市停車設施建設提供科學依據;保證停車場建設的土地供給及優惠政策的落實;小區、公共場所在立項審批時同時把關停車位設計;出臺鼓勵政策支持立體停車場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省政協委員、孝感市人防辦副主任陳鴻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