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會君
嗓音清脆,曲調婉轉,一曲動聽的提琴戲曲,在咸寧代表團審議現場響起。
崇陽提琴戲是我省十大稀有劇種之一,咸寧的特色文化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1月13日審議現場,省人大代表、崇陽縣提琴戲傳承發展中心主任熊天霞說:“人才斷檔、梯隊不完整,導致地方戲傳承發展沒有依托,行業前景朦朧。”
“全縣有多少提琴戲演員?一年演出多少場?”省人大代表、咸寧市委書記孟祥偉接過話茬。
“大約1000余人,一年演出100多場。”
“是否包括商業演出?”
“有二三十個劇目,100多場都是惠民演出,商業演出一年大約四五十場。”
“文旅結合,提琴戲有沒有到景區演出?”孟祥偉追問。
省人大代表、咸寧市市長王遠鶴介紹,崇陽提琴戲在本地影響很大,是方言唱的,外地很多人聽不懂。
“要不現場展示一下?”代表團有人提議。
熊天霞清了清嗓子,繪聲繪色來了一段《雙合蓮》。
一曲末了,掌聲熱烈。“曲調悠揚,非常柔美。”孟祥偉說,要將傳統劇目和現代老百姓的需求相結合,將政府的支持和市場化的手段相結合。
“每個地方要有特色產業增長極,特色在哪里?是在時間和空間中定位的特色。”孟祥偉說,“傳統的東西要傳承,沒有人消費不行,就像煎餅果子,沒人買的話,做得多,壞得多。”
“我補充幾句!”列席會議的崇陽縣縣長鄭俊華“搶”過話筒,崇陽縣非常重視提琴戲傳承和發展,特意增加了從業人員編制,每兩年舉行一次提琴戲劇文化節,還打算從娃娃抓起,培養14歲以下的“好苗子”。
“通過給編制傳承地方傳統戲曲,我不同意。”孟祥偉亮出觀點,有編制,就覺得是鐵飯碗。河北吳橋雜技在計劃經濟時代,演員也有編制。后來,有編制的人混不下去了,出去闖的演員反而發展得更好。“傳承一定要有量的積累,編制是有限的,崇陽縣的市場也是有限,建議不要通過編制手段扶持,要走出去,到景區去。”
“出去闖市場,非得要專業院團,靠民間院團不行。”熊天霞認為,“民間院團以盈利為目的,不會注重劇目品質。”
“我不贊成!”孟祥偉說,文化產品一旦回應市場需求,會獲得很好的市場回報,“解放思想是關鍵,觀念不解放,只能看著它慢慢萎縮,直至消亡。”
碰撞交流,凝聚共識。熊天霞深表認同:“崇陽市場有限,需要發揮積極性,主動進攻市場,拓展新天地。”鄭俊華表示,將繼續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培養后備人才,形成傳承合力。
記者手記
有碰撞有交鋒,才有力量!
□薈君
連日來,各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現場氣氛活躍。
高質量的審議,集中智慧、求索發展。每位代表履職盡責,基層的聲音和問題,就能通達決策的殿堂,基層的問題就能獲得解決途徑和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就能充分釋放。
每一個真知灼見,都承載著人民的囑托;每一次審議的對話,都肩負著對人民的責任。
期待更多審議“金句”從會場傳出!讓涓涓細流匯聚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