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于心、踐于行,以“主人翁”的態度,主動參與植樹造林,共建美好家園,要從每一顆樹苗開始,既栽苗、又育苗,既造林、更護林,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綠水青山。
作者:史俊逸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植樹造林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踐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守住了綠水青山,就守住了金山銀山,就守住了可持續發展的底線,但綠水青山不是朝夕就能實現,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交接棒”,以時間累積成效,不斷推動國土綠化率的增長。落到現實,需要每個人都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于心、踐于行,以“主人翁”的態度,主動參與植樹造林,共建美好家園,要從每一顆樹苗開始,既栽苗、又育苗,既造林、更護林,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綠水青山。
植樹造林是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行動感召。“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實踐證明,無序開發、過度開發,都會給生態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長此以往,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才能建設美麗生態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立足長遠發展,必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大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大自然,以實際行動構建人與自然之間最親密的聯系紐帶。植樹造林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方式,栽種樹苗、孕育未來,既為大自然“增綠”,也為我們自己添加一層“保護甲”。
植樹造林是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客觀尊重。“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總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在認識自然中找準共生之道,既要自然為我,也要我為自然,這是對自然事物的客觀尊重,也是對人類發展的客觀尊重。堅持植樹造林,通過努力為大自然補充“能量”、強健“軀體”,本質上是人類反哺“母體”、為自己營造更加良好生存空間、謀求長久發展的高明之舉,需要每個人身體力行,為構建“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栽種一株綠,盼得萬年春。只要我們從自己、從現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堅定不移愛綠植綠護綠,既當乘涼者、又當種樹者,就一定能建設好美麗中國,為子孫后代留下更美春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