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發英(右)指導李家兩兄弟填表。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越來越多的孩子不需要資助,愛心人士善款的用途由資助變為獎勵。”
5月8日下午,雨后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空氣格外清新。從縣政府往西北方向約7公里,就是龍舟坪鎮津洋口村。一路上,53歲的覃守龍車開得很穩,坐在后排的妻子劉發英與同車的縣總工會副主席向玉芳,聊著愛心助學的點滴。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上門走訪村民李軍華一家。
這家人是向玉芳幾天前向劉發英推薦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目前縣里170多戶未脫貧戶之一。
這戶人家,男方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女方在超市打工維持生計,一家四口2014年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后通過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實現脫貧。2018年,隨著家中的雙胞胎兒子考上高中,一家人生活再次陷入困境。“這次去,主要是實地看一下他們是否符合資助要求。”劉發英說。
下午3時許,一行人來到津洋口村后街,李軍華家是街上少有沒貼墻磚的那一戶。“我知道你,是英子姐姐,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你!”李軍華把劉發英一行迎進屋。
屋內客廳不大,大兒子李凌云和小兒子李凌志正在房間里做作業。兄弟倆在長陽一中讀高二,學習成績都不錯。雖然他們的學費已減免,但住宿費、伙食費、資料費還是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了解情況后,劉發英從包中拿出幾張表,讓兄弟倆如實填寫。
趁著孩子填表的間隙,劉發英和李軍華聊起來,“現在兩個孩子上高中,家里開銷增加了多少?”“學費減免了,但其他費用加起來,一年得花三萬多元。”“疫情期間,孩子上學有沒有受影響?”“主要是上網流量費增加了”……
半個多小時后,表格填好了,劉發英從包中拿出準備好的現金,分別交到兄弟倆手中,“每人3000元,其中2000元是上海的高原叔叔資助的生活費,1000元是北京的劉星星阿姨捐贈的疫情慰問金。這兩天,你們跟兩位愛心人士通過短信匯報一下,平時也要多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兄弟倆點了點頭。
一行人離開時已接近下午5時。劉發英回到車上找到落下的手機,“有8個未接來電,還有一條求助短信。”一邊說著,劉發英趕緊跟對方回電話。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發英現場走訪的第5戶貧困戶。此前,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她一直在家通過網絡進行資料審核。
劉發英是全國人大代表、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愛心助學15年,“英子姐姐”已經成為一張名片,她的名字還印在當地的扶貧手冊上。疫情期間校務工作不多,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愛心助學中,“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所以這次參加全國兩會,我會更關注那些受疫情影響、有返貧風險的人群。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成績優秀的貧困學生能接受高層次教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