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芬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稱之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基本功”。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釋了調查研究的意義、內涵、要求、方法等,并且身體力行、親力親為,以調研開局、調研開路、調研推動,為全黨作出了表率。
一、思想溯源:“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作為一種思想工具和工作方法,調查研究貫穿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成為我們黨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優良傳統。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不僅指出“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還強調“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迫切需要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難摸清摸透,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對調查研究的高度重視,既是對我們黨調查研究優良傳統的傳承,也是對馬克思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深化。
二、立場堅守:“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也是黨執政最深厚的根基。“干部要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終裝著父老鄉親”。大江南北留下了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問計于民的足跡和身影。
開展調查研究就是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而“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才是調查研究應有的態度,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做到“接地氣、通下情”,反對“蜻蜓點水”式調研、“欽差”式調研等虛浮形式。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唯有“心至”才能“身入”,才能確保調查研究的實效,才能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三、功能靶向:“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早在2011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什么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將其歸因為“調查研究應該作為我們了解情況的過程,推動工作的過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和自我學習提高的過程”。即調查研究至少具有四項功能。其一,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情況,才能真正掌握客觀實際中的“實事”,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其二,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那么,調查研究便成為科學決策的先手棋,也是檢驗決策的風向標。其三,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這本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最直接的辦法,再以此為依據科學決策造福于民,從而架起黨群關系的橋梁。其四,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本身就是領導干部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的重要反映,也是領導干部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反映。
四、方法改進:“調查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運用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并逐步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調研領域,提高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p>
中國共產黨人在奮斗歷程中所運用的調研“法寶”,一類可以歸結為黨的傳統調研方法,另一類則是現代調研方法。前者包括“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調查、蹲點調研、座談會等形式。毛澤東同志非常善于通過“解剖麻雀法”從具有代表性的個體事物中概括出一般規律,在其《尋烏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著作中均有體現。隨著概率論的出現與信息技術的興起,諸如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網絡調查等現代調研方法應運而生。因其省時省力、匿名性高、便于量化分析等特質,在網格化管理、社會治安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常用的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的調研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選擇地開展。”可見,傳統與現代的調研方法相輔相成,共同為科學定策、優化決策、精準施策保駕護航。
綜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調查研究的理論,并在治國理政中始終堅持運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勤練調查研究基本功,察實情、出實招、干實事,不斷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落到實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作者單位:武漢市委黨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