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姚媛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要內容,也是基本前提。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脫貧地區產業要長期培育和支持,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近期出臺的《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指出,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要注重產業后續長期培育,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站在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產業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幫扶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聚力打造特色鮮明、成長性好的特色產業。國家相關部委紛紛出臺政策,各省市因地制宜、積極謀劃,加強規劃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培育主導產業……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正積極穩步推進。
引領:政策傾斜頂層設計
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黨中央宣布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明確傾斜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層面頂層設計,為脫貧地區產業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
2021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1561億元銜接資金。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在資金用途上,重點支持培育和壯大欠發達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并逐年提高資金占比。
近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通知》。通知稱,2021年至2023年,在脫貧縣延續執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政策。通知強調,脫貧縣要將支持產業發展擺在優先位置,明確脫貧縣要將整合資金優先用于產業項目。
4月8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順應產業規矩,強化創新驅動,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產業鏈條,補齊要素短板,長期培育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從脫貧攻堅轉入鞏固脫貧成果階段,更注重和強調產業發展質量的穩步提升。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突出差異化、避免同質化;要優化產業布局,連點成面,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要拓展全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為此,各地全面統籌謀劃,加強規劃引導,堅持上下聯動,積極推動脫貧地區內生可持續發展。
今年初,河北省制定《關于持續深化“四個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將重點打造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支持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打造100個高端精品,構建形成特色鮮明、規模開發、高端帶動、集群擴展的新格局。全省62個脫貧縣以“四個農業”為引領,聚焦特色脫貧產業鞏固提升。今年以來,河北省開展項目、科技、龍頭、幫扶四大專項行動,持續推進產業扶貧項目脫貧戶全覆蓋,特色產業、主體帶動和技術服務脫貧村全覆蓋,全年脫貧戶人均產業收入增加8%、從5343元提高到5770元以上。
甘肅省定西市以“牛羊菜果薯藥種”七大優勢產業和金銀花、食用菌、百合、小雜糧等區域性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大力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構建“特色產業—品質標準—帶動主體—營銷體系—風險防控”的全產業鏈和扶持政策保障支撐體系,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馬鈴薯、中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構建“7+X”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覆蓋體系,加快形成“一縣多業”“多縣一業”“一縣一園”“一縣多園”“連鄉成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支撐:集聚資源要素主體
在素有“中國蘋果之鄉”的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2020年蘋果“保險+期貨”項目賠付剛剛結束。本次賠付覆蓋近6000戶果農、賠付額4000多萬元,戶均獲賠近7000元,賠付率超過180%。通過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的聯動,蘋果從開花到銷售全鏈條都有了風險保障。在連續三年試點蘋果“保險+期貨”的基礎上,2021年1月8日,全國首批政策性生豬“保險+期貨”項目又落地靜寧縣。
近日,銀行間市場推出了鄉村振興票據,企業可利用該債務融資工具專項產品為涉及鄉村振興的項目募集資金,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就業增收、農業現代化、鄉村建設等項目。
財政政策的大力支持、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廣泛撬動了社會資源,夯實了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
四川省實施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工程、現代農業裝備、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項目,立足脫貧地區特色主導產業,創建一批“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示范區。聚焦基礎設施短板,統籌推進水網、田網、路網配套建設,推廣種養循環、糧經復合等模式,使用現代農機、節水灌溉、物聯網等先進適用設備,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力爭到2025年,全省脫貧縣規模養殖場設施化率達10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主導產業產地初加工率和農產品加工轉換率提升10個百分點。
為進一步完善農村交通服務網絡,今年甘肅省將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成1萬公里以上自然村組道路,加強通村公路和村內主干道連接,同時加大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
脫貧地區產業振興離不開科技支撐,需要一支扎根鄉村的人才隊伍。2020年,國家開始在52個貧困縣全面實施產業技術顧問制度,通過對標地區特色產業,選準專家開展長期跟蹤幫扶來保障貧困縣實現穩定脫貧。據了解,下一步,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將推行這項制度,并探索實行農技推廣人員“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的新機制。
河北省在保持五級技術服務體系不變的基礎上,將在市縣逐級建立研究站等科研合作平臺,開展“十項”科技服務,實現科技服務由全覆蓋向高質量轉變;將農業創新驛站建在縣域主導產業上,打造零距離、科技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全省共遴選建設了160個農業創新驛站,涉及144個縣(市、區),其中已脫貧縣77個。600多個農業新品種、38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借助創新驛站轉化、應用、推廣,帶動了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升級。
湖北省將加大“三農”人才培養力度,力爭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不少于3萬人。針對留鄉返鄉的大學生、復轉軍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還將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創業大賽,全面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啟動“一村多名中專生計劃”,培養一批優秀農村實用人才。
通過實施進一步的幫扶政策,集中資源、集成要素、集聚主體,補齊技術、設施等短板,為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賦予持久動力。
培育:向全產業鏈拓展延伸
健全產業鏈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關鍵。通過壯大加工流通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才能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讓脫貧地區、脫貧群眾分享更多產業發展帶來的效益。
為推動農產品加工集聚區高質量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印發方案,力爭到今年底新增認定縣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10個以上。廣西將根據各地資源及產業發展優勢,認真篩查、梳理、挖掘一批具備創建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條件的主體,圍繞提升集聚區專用原料基地建設能力、科技水平和產品品牌影響力精準施策。
湖南省永順縣以永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著力推進倉儲、加工、流通和市場等體系建設。推動脫貧特色產業全過程標準化生產。在銜接過渡期內,永順縣將對“兩品一標”認證進行免費扶持,對“一特兩輔”脫貧特色主導產業免費開展“身份證”管理,做到生產過程可視化,產品質量可追溯化。同時,全方位打造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永順莓茶”等地理標志品牌,打響“沃康山茶油”“老爹獼猴桃”等知名品牌。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雙龍鎮高田村曾是滇黔桂石漠化山區的深度貧困村,全村9600多畝土地,絕大多數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2019年以來,當地整合資金、整理土地,推行“兩轉一包”模式,即將農民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到村級合作社,合作社再流轉到平臺公司,平臺公司對土地整治后再分包給經營主體。如今,高田村已建成連片現代化農業生態園,實行統一經營,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合作社和小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密切合作、利益共享,是立農為農的體現,也將推動產業的變革,釋放出新的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