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阮蓓
“梅花五嶺八桂林,青羅帶繞碧玉簪。”4月25日,詩人筆下閱不盡的人間畫卷——廣西桂林迎來貴客。時隔四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廣西考察,首站來到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
“總書記夸咱們村不錯,鄉村振興大有希望!”才灣鎮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給記者講述當時情景時激動地說,總書記到家里和他話家常,“我告訴總書記,自己種了12畝葡萄,去年收入14萬元,兩個女兒都在鎮里讀小學。總書記鼓勵大家要多讀書,做有知識的新農人,齊心協力振興鄉村。”
毛竹山村位于全州縣城西部,是一個總面積約900畝、只有46戶156人的自然村,因世代生長毛竹而得名,全村實現脫貧致富重點靠的是發展葡萄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村黨組織的引領下,村里成立黨群理事會和葡萄種植協會,大力推行“黨小組+理事會+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葡萄產業,動員農戶種植葡萄320多畝,示范帶動周邊鄉村發展葡萄產業2萬多畝,形成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產業發展經驗,畝收入過萬元,2020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
“總書記很關心全村產業發展,從種植哪些葡萄品種、有無采用疏花疏果技術,到市場價格是否穩定等,問得特別仔細。”毛竹山村葡萄種植協會會長王海榮當時為總書記做講解,目前全村種有“南玉”和“紅地球”兩個主栽品種,具有產量穩定、糖度高、外形美觀賣相好、一次性成熟等優點,“紅地球”還兼具耐貯運、果子不易掉落等特點,葡萄平均年產量可達100萬斤以上,去年產地收購價3.5元一斤。“我跟總書記匯報,現在村民都懂得施有機肥、少噴藥,采用避雨(膜)栽培技術等,還培養了自己的土專家、田秀才,相信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葡萄品質越來越好,今年至少賣4元一斤。”王海榮高興地說,下一步,全村將結合紅色旅游資源,用產業帶動旅游,要種出更好的果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護生態是無限的。”面對總書記的囑托,村委委員王新明介紹,全村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制定村規民約,禁止亂砍樹木、亂建房子、亂排污水,統一規劃建設新民居,落實門前“三包”,打造農旅結合新景觀,實現了村莊美和環境美的有機融合;并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引領全村形成崇文尚德的良好村風,通過民主議事,建成黨群活動中心、文化廣場、通村道路、太陽能路燈等一批公共設施。近年來,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先后獲評自治區文明村鎮、“廣西文明衛生村”“廣西綠色村屯”“桂林市十佳魅力新農村”“桂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在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習近平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正如總書記所說,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全州縣紅色文化傳承中心副主任周運良動情地表示,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表現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和不怕犧牲、敢于奉獻、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偉大長征精神,是干事創業無窮的動力源泉。“總書記以實際行動啟示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精神滋養,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今天我們更應繼承革命遺志,弘揚和傳承偉大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山水有魂,草木有韻。2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了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漓江,在陽朔段實地了解漓江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保護等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嚴守生態底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截污治河,通過全面清理整治非法采砂、網箱養魚等破壞生態的行為,實施漓江補水、污水治理等工程,目前桂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88%,干流水質常年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位居全國前列。
通過綠色發展,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及沿岸居民生活煥發出新機。昔日靠砍伐林木維持生計的村民,轉行吃起了“旅游飯”,去年桂林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7萬元。“青山綠水是桂林最寶貴的生態資源,總書記反復強調漓江的生態建設與科學保護茲事體大。”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郭紅星說,漓江是首批“中國綠色旅游示范基地”,2018年桂林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殷殷囑咐,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扎牢生態屏障,切實提高人民美好生活質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