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源頭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
——《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解讀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焦春海率科研人員在該院糧作所溫室篩選鑒定耐熱水稻種質資源。
省農業農村廳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了我省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戰略定位、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對推動我省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而農業種質資源則是種業發展的源頭活水,沒有種質資源作支撐,種業發展就不可持續,更談不上種業強省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種業工作的重要性,并作重要批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務院先后出臺一系列支持種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有力促進了現代種業的發展。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作出戰略部署。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從系列部署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對種業發展和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傾注的心血前所未有,寄予的厚望前所未有,重視的程度前所未有,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對標對表,我省沒有理由不重視、不支持。
二、我省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
湖北地處南北過渡地帶,生態類型多樣,物種資源豐富,是農業種質資源大省之一。現建有國家和省級作物種質資源庫各1個,國家級作物種質資源圃4個,各類作物種質資源保藏量達4萬余份;建有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5個,省級保種場(區、庫)20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70個,其中國家級66個。
通過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發掘創制,我省近三年年均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50-180個,示范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水稻自主品種占有率逐步提升,油菜自主選育品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占主導地位,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70%以上,水產、農業微生物產品均以自主品種、自主資源為主,為促進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在全國有一定地位和影響,但仍存在保護體系不健全、保護工作投入不足、保護主體積極性不高、開發利用不充分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充分發揮農業種質資源在推動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中的物質基礎作用。
三、《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五個明確”
(一)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定位和原則。首次提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和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原則。
(二)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目標。到2025年,基本完成作物、畜禽、水產以及重點微生物等農業種質資源的系統調查與收集,基本建成以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和畜禽水產遺傳材料保存中心為主體、種質資源庫(場、區、圃)有機銜接的保護與利用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開發利用和分發共享的新機制。省級資源庫收集保存作物種質資源總量達到4萬份,各類農業保種場(區、圃)總數達到120個,完成3000份種質資源重要性狀鑒定評價,創制突破性新種質20個以上。
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水平全國領先。
(三)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三大任務。一是通過開展種質資源調查收集、擴大種質資源對外交流合作、加強保護能力建設、推行多樣化立體式保護等舉措,實現種質資源應保盡保,依法實施精準保護,確保種質資源不喪失;二是通過建立健全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強化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深度發掘、組織實施優異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行動、深化種業科研人才與科研成果權益改革,促進種質資源高效利用;三是通過落實國家統籌、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機制,確定保護單位,推進農業種質資源統一身份信息管理,建設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推進信息共享,加強管理與技術創新,提升種質資源保護能力。
(四)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三大政策。一是在財政保障方面,提出統籌涉農資金支持做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省級育種基礎研究專項、現代種業科技專項、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優先向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項目傾斜。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鑒定和挖掘等基礎性公益性工作經費,在現有資金渠道內予以支持。二是在用地管理方面,要求各級政府合理安排種質資源庫(場、區、圃)新建、改擴建用地,不得擅自、超范圍將畜禽、水產保種場劃入禁養區;占用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的,需經原設立機關批準。三是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績效工資給予適當傾斜,可在政策允許的項目中提取間接經費;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實行同行評價,收集保護、鑒定評價、種質創新、分發共享等基礎性工作可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
(五)明確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四大組織領導措施。一是落實工作責任。明確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負責全省農業種質資源管理工作,市、州、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業種質資源管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是種質資源保護的責任主體。二是實行規劃引領。提出要制定省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分級分類提出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三是加強宣傳引導。提出要大力開展科普宣傳與科學教育,引導社會和公眾關心、支持、參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四是強化監督問責。提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對不作為、亂作為造成資源流失、滅絕等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各級審計機關要依法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四、下一步推動《實施意見》貫徹落實的主要措施
一是宣傳引導。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作用,加強政策宣講,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氛圍;深入挖掘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跡、重大成就,廣泛宣傳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種質資源場(區、圃)的科普功能,大力開展科普宣傳與科學教育,引導社會公眾關心、支持、參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
二是規劃引領。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發展規劃,細化目標任務、工作舉措、扶持政策等,強化規劃引領,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長效機制。
三是突出重點。2021年將以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保護單位確認掛牌、農業種質資源登記、農業種質資源和信息交換、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和創新種質交易平臺構建等工作為重點,有序推進《實施意見》的全面實施。
四是落實政策。加強對口聯系和政策協調,積極主動地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支持,力爭《實施意見》中提出的支持政策落地見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