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 黃潔如、張競恒)“雖然現在做的,跟當初定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每當我看到父老鄉親因為跟著我養牛脫貧了,我心里特別開心。”在大學畢業回鄉養牛的9年間,身為90后的賀根在田間地頭就像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原本執筆拿書的雙手,現在布滿了傷痕老繭。這位黝黑的年輕人,幫助7個鄉鎮的181戶貧困戶脫貧。
1990年出生于黃岡白蓮河鄉的賀根從小到大就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從老家考上了武漢的大學,畢業后因成績優異被學校聘為教師。正當全家人都以為他會留在城里安穩生活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去了工作,返鄉準備當一名“養牛倌”。
談及為什么會養牛時賀根說道:“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很多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可能會選擇留在城里邊發展,但我覺得國家如此重視鄉村發展,農業這塊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正當賀根滿懷希望回到家鄉時,他50多歲的父母卻接受不了。“在農村人眼里而言,他們覺得教師這份工作是非常體面、非常受人尊重的。全家人都沒想過辛辛苦苦供出一個大學生,最后還要回家養牛。”剛剛還眼里閃光的他,說到這段經歷時低下了頭。
創業初期的賀根經歷了很多坎坷,但也正是他“棄教從農”的這種反差讓更多人記住了他,也讓道德模范吳天祥認識了他。“我清楚地記得是2012年4月25號,他居然自己坐車到我們家里來看望我。” 長江救人、無償獻血、給孤寡老人養老送終……吳天祥這名老黨員的種種事跡從小就影響著賀根,剛上大學的他便提交了入黨申請。賀根告訴我們,他覺得入黨不僅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更多的是一份責任。
帶著這份責任,他從上山放牛、鏟牛糞補貼支出、沿街叫賣牛肉,一步步走到了幫助貧困戶、科技養牛、走出大別山。他不僅僅做到了自給自足,更是幫扶了一群人。
2015年,賀根響應政府號召,參與到精準扶貧中。“只要是跟我們公司簽訂了協議的貧困戶,他既不出一分錢,也不用貸款。”賀根介紹說,“我們每一戶免費給他三頭牛讓他幫我代養,每長一斤貧困戶得8兩,我們得2兩。意外事故都是由我們負責,造成的損失全部由我們承擔。”正是這樣的保證,讓家鄉的父老鄉親感到心安,紛紛加入到賀根的合作社。目前,對接了7個鄉鎮181戶貧困戶。
賀根的幫扶并不僅僅局限于家鄉親人,2020年吳天祥在幫助一位新洲的貧困戶時,推薦貧困戶找他買兩頭牛,并向他學習養牛技術。賀根知道后不但沒有收錢,還直接送了貧困戶兩頭牛,“比起剛創業的時候,我現在經濟能力稍微好一些了,我也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像吳爺爺那樣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
9年間,賀根一直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目標走下去,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黨員。
隨著現在政策越來越好,國家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在產業發展這一塊,賀根也有自己的想法。在未來幾年,他想建成大別山花園式黃牛養殖基地。“希望規模能達到存欄2000頭,做到黃岡地區規模最大的黃牛養殖基地。這樣就可以帶動我們張家山片區的7個村,2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