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鄭軒 實習生 周婧怡
“如何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關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以及更多的本土人才‘冒出來’很關鍵。”2月26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龔勝生到武漢市黃陂區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村、羅家崗村調研。
參加全國兩會前,他與相關部門和人員密切交流,進行深入思考,拿出《關于加快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建議》。
龔勝生建議,厚植鄉土人才生發土壤,使鄉土人才如雨后春筍般從鄉村的土地上涌現出來;優化鄉土人才成長環境,解決后顧之憂,提升責任擔當,促其茁壯成長;發揮鄉土人才獨特作用,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使鄉土人才人盡其才,能謀事干事成事;建立鄉土人才培養機制,確保鄉土人才源源不斷。
龔勝生下鄉調研有個習慣,走平地時穿休閑皮鞋,走山路時穿球鞋。
龔勝生笑著說:“這樣穿舒服,可以走得快一點,方便用腳步丈量祖國鄉村,接觸更多群眾,讓自己的提案,蘊含更多大地的靈動,反映鄉村發展的溫度。”
他率團隊走進206個村莊和傳統村落,5年來連續建言精準教育扶貧、資源枯竭型村莊轉型發展、傳統村落保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等。
從湖南農村走出的龔勝生,心中滿是“鄉村掛念”。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健全傳統村落監測評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審查等機制。”龔勝生激動地表示,說到他心坎上了。
回顧以往關于鄉村的調研,龔勝生說:“村里的一磚一瓦、一土一樹,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傳統村落的建筑與形態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體現,研究中國聚落文明,就要多去傳統村落走一走,那里閃爍著中國古人的生態智慧。”
“那些資源枯竭型村莊為國家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不能忘記它們。”2019年、2020年,龔勝生走訪省內外一些資源枯竭型村莊,與當地村委會探討傳統村落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基礎設施、人才、旅游業相關問題,并在2020年提出提案建議:加強資源枯竭型村莊環境整治,在全國分期分批確立“資源枯竭型村莊”;建立全國資源枯竭型村莊的大數據庫;整合、集中力量幫助資源枯竭型村莊進行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
2021年,龔勝生提交了《關于發揮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的標桿作用的建議》,提交給全國政協,提出了有關傳統村落發展規劃以及旅游、文化、鄉土人才培養、人居環境、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建設性建議。
5年來,龔勝生提交了《關于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建議》等多個提案,相關建議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和采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