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這讓我們倍感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6月20日,湖北東湖科學城核心區,武漢超算中心第一節預制模塊箱體被吊裝,將像拼積木一樣“拼裝”成國內最大的集裝箱數據中心,該中心負責人羅慶說。
他介紹,為加快建設,武漢超算中心采用預制模塊箱體建設的方式,標準流程生產,精準度更高,可與現場土建等并行施工,建設周期可節省3至4個月,確保9月30日投入試運營,算力將超過2萬臺電腦的算力之和。
6月25日,國家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
科技創新重磅喜訊不斷:“以東湖科學城、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為主陣地”“加快建設東湖科學城,打造全國原始創新策源新高地……”
肩負國家戰略與時代使命,光谷加力提速建設東湖科學城,鏖戰創新策源主陣地,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好先鋒突擊隊。
每月現場調度快速推進
武漢超算中心第一節預制模塊箱體被吊裝的同一天,一旁的湖北東湖科學城前線指揮部指揮長會議正緊張進行,對6月30日這一節點的44項任務再調度再落實。
指揮部每月現場調度,專班住進“鐵棚”辦公,拆遷、基建、規劃、項目各專責小組分頭扎進工地,掛圖作戰、對表施工,各建設隊伍你追我趕,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眼下,東湖科學城核心區科技設施、創新產業、功能配套項目建設齊頭并進,“一縱兩橫一環”7條骨干道路施工全面鋪開,“六縱五橫”11條次干支路具備開工條件;科創中心、筑芯產業園一期等科技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運營投用;科學社區、科學服務中心等配套項目正編制規劃。
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9月30日前環島路主線通車、科學社區開工建設,12月30日前骨干路網互聯互通……一項項任務的時間表已經掛上墻。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接連落戶
6月25日,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雙雙揭牌,落戶東湖科學城。
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圍繞數字化設計與CIM、智能感知與工程物聯網、工程裝備智能化與建造機器人、工程大數據平臺與智能服務等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攻關。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將設立智能設計、智能數控和智能制造系統三個研究中心。
此外,東湖科學城已建設2座大科學裝置,另3座大科學裝置已獲批,正加速推進落地。
“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可以幫助不同學科領域攀登一座座世界科技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以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為例說,強磁場就像放大鏡,比如在醫學研究領域,現有磁共振成像磁場普遍在1.5T或3T(特斯拉),如果提高到10T以上,就可以看清人體更微觀的細節,為腦科學等前沿研究提供有力工具,造福人類健康。
向“大家”借智
湖北東湖科學城,是創建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體區、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肩負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時代重任,湖北東湖科學城建設需審慎推進,規劃布局要放眼全球、立足自身、面向未來。
為此,東湖高新區向“大家”借智,邀請全國頂級專家,就湖北東湖科學城的規劃理念、策源突破、創新體系、人才引進等話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建設東湖科學城不能照搬國外,要發揮我國舉國體制優勢,形成中國特色。”尤政表示,建設湖北東湖科學城,要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自身重點,聚焦主業,不能什么熱門做什么,這叫“高水平重復”,比“低水平重復”浪費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原校長張清杰談到,東湖科學城需要廣攬天下人才,成為科學家的“家”。“僅靠工資待遇,是吸引不到科學家的。更為重要的,是給他們大的事業平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徐紅星認為,要支持領軍科學家、戰略科學家整合資源,通過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科研平臺,把成建制的力量集中起來。
“由于大科學裝置建設周期長,而未來的科學突破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長方煜特別提到,既要建設成效快、周期短的大科學裝置帶動區域創新能力提升,也要在規劃中進行戰略性留白。
一條條閃耀著智慧火花的“大家”箴言,接連涌向湖北東湖科學城,點燃規劃建設的澎湃力量,也照亮前行的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