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第六屆“湖北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宣傳展示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全網百余家主流媒體和平臺報道,相關話題得到網友廣泛討論。目前,典型案例持續征集中,已涌現出一批聚焦“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共同締造美好生活”的好經驗、好做法。今日起,欄目組對報名的案例擇優刊發、推介、分享,并邀請楚天網絡評論研究院專家進行案例點評。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丁玥 通訊員周青 實習生方兆龍 李子昂)“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共富”,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共同打造美好家園。近年來,鶴峰縣走馬鎮陽河村村民投工投勞投材,共打造美麗庭院108戶,村“兩委”與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緊密合作,聚焦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如今,陽河村“生態宜居”生態牌打響了,衛生廁所覆蓋全村,主干道沿線垃圾箱有序擺放,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潔凈美觀,一幅空氣清新、碧水長流、宜居樂民的生態圖景徐徐展開。
村民投工投勞共同打造的風車長廊
如何打好“生態宜居”牌?
首先,陽河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推動美麗庭院建設,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據了解,陽河村美麗庭院建設,由尖刀班、灣組群眾代表及項目輔導員統一驗收結算,花臺按150元/㎡補貼,火磚每塊補貼0.5元,農戶巖墻美縫按30元/㎡補貼,竹柵欄每米補貼10元。同時還免費為示范灣組范圍內的群眾提供花苗、景觀樹等,每戶庭院建設費用不得超過5000元。據統計,2022年50萬元獎補資金實際至少撬動100萬元投工投勞資金投入,以獎代補政策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
村民家別具一格的創意小花園
加強規劃統籌。為了實現村莊可持續發展,陽河村村支兩委及駐村工作隊聽取民聲、匯集民智、重視民意,編制了村莊規劃,并謀劃了共同締造項目庫,包含河堤治理、道路加寬或取直、溝渠整治、公路邊坡治理、老石拱橋改造等9個方面27類民生實事項目,后續將根據實際情況逐一實施。
由村民捐地投工投勞打造的圍鼓廣場
堅持“三務”公開。陽河村積極落實“四議兩公開”,將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在公示欄公開,設置村議事、交流、文體、休閑、娛樂、養老、安幼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設施,發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建設共管。對涉及民生的重點項目,積極邀請群眾代表參加監督評價,進一步收獲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利用廢棄石磨寄托家和萬事興的美好愿望
如今,陽河村通過組織村民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清理村內垃圾,美化村容村貌,村內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同時,引入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實現了村莊環境的持續優化。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陽河村積極推進道路硬化、路燈安裝、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特別是新建的圍鼓廣場和文化活動廣場,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也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社會治理也開創了新模式。陽河村通過建立村民議事會、調解委員會等機構,搭建了村民參與決策、解決矛盾的平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報名單位:恩施州鶴峰縣走馬鎮陽河村村民委員會
【專家點評】
美美與共,以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
□黎海波(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陽河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積極踐行“五共”理念,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聽民聲、匯民意、聚民智,與村民攜手“共同締造”美麗庭院,以“美麗庭院”綻放和美鄉村新風貌,以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