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王定立 通訊員 歐詩美)為延續中華歷史文脈,弘揚非遺文化魅力,推動非遺文化傳承,近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咸寧分隊赴咸寧通山縣開展學習非遺文化技藝——通山木雕實踐活動。
實踐伊始,老師首先向服務隊成員介紹通山木雕歷史文化,通山木雕是中國民間木雕流派之一,主要流傳于湖北通山縣及其周邊地區。通山木雕的雕刻用材均取自當地,以浮雕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紋理色彩的處理手段,構成了其獨特的技藝體系,而通山木雕藝術以其構圖飽滿大氣、層次細膩豐富、圖像靈動秀雅取勝,在鄂東南地區久負盛名。
圖為老師介紹木雕基礎知識 歐詩美 供圖
實踐活動中,隊員們了解到,木雕雕刻工具主要有木刻刀、各種木板以及敲錘,細分之下又有不同口徑的三角刀、圓口刀、斜口刀等用作不同類型雕刻;敲錘又分木錘和鐵錘,不同力道不同作用。
圖為老師展示雕刻作品 通訊員 歐詩美 供圖
講解完后,隊員們開始親自上手學習和體驗木雕雕刻,從基本拿刀手法、膠水粘黏圖紙,木錘三角刀勾勒圖案輪廓再到最后的鏟平底圖,隊員們逐一學習,感受木雕制作的魅力。
制作期間,分隊隊員也遇到不少問題,例如用刀勾勒時卡住難以繼續,選用木刻刀不正確導致勾勒圖案線條不流暢等。“木雕存在正紋和反紋,雕刻時應該順著紋路雕否則會出現卡住、圖案粗糙等現象。”成希老師告訴隊員,“木雕雕刻最重要的就是靜下心,掌握雕刻手法,勤加練習,這樣才能有所成。”
圖為隊員展示雕刻成品 歐詩美 供圖
經過一整天的學習實踐,隊員們對木雕技藝有了初步認識和熟悉,對雕刻手法也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領悟。次日,當隊員們再次來到工作室實踐,隊員們已不再手足無措,而是逐漸可以上手制作。
活動合照 李思懿 供圖
通山木雕作為一種優秀的文化傳承形式,承載著通山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當下,一些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苦力活,木雕藝術面臨傳承斷檔等多重危機。”通山木雕行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木雕應注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通山木雕傳承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