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熊露娟)近期,十堰市積極報名參評“網聚荊楚正能量 奮進湖北新實踐”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該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省文旅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共同主辦,省互聯網業聯合會、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近年來,十堰市在網絡文明創新建設方面進行了良好實踐,旨在共建清朗網絡空間,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如丹江口市人民法院打通網絡普法“最后一公里”,武當山特區融媒體中心依托《武當雅集》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制作紀錄片為非遺文化插上“數字翅膀”。
小案例護大民生,打通網絡普法“最后一公里”
為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法理、情理講清楚,更好地弘揚法治精神,提升群眾法治意識?!暗そ谑腥嗣穹ㄔ骸蔽⑿殴娞栭_設《普法微課堂》欄目,選取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和社會熱點緊密相連的小案,通過法官更精準、更接地氣的解讀,以小案件講述大道理,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截至目前,《普法微課堂》欄目共推出13期,在丹江口市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等自媒體平臺均有效發布,各平臺累計瀏覽量多達5000余人次,被國家級、省級媒體廣泛轉載。
“丹江口市人民法院”積極創新普法形式,豐富普法載體,打造普法線上陣地,讓普法宣傳更“接地氣”、更“入人心”。一是緊扣熱點,回應時代關切。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是普法重點。選擇公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普法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件,突出宣傳憲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規,極大提升廣大群眾的法治意識。二是迎合需求,普法宣傳接地氣。創新開展網絡普法宣傳,以通俗易懂、生動直觀的語言和形式滿足公眾快餐化閱讀習慣,推動“枯燥說教”的法律條文向“生動演繹”轉變,增加普法宣傳的吸引力。三是內容為王,輿論引導有力。通過典型案例加強正反面宣傳,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警示相結合,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普法宣傳教育中,在全社會樹立文明、守法意識。
數字時代文化拾遺,激活中華傳統文化生命力
《武當雅集》依托十堰武當文化、漢江文化等,邀請專家學者,通過主題設置、文化演繹、情景再現等方式呈現武當太極、武當建筑、武當養生等文化內容,并以“網絡直播+短視頻+圖文消息+電視欄目”形式進行推廣,已經推出三季17集,每集時長約55分鐘,衍生相關的短視頻78個,圖文消息100條次。通過新華社、中新社、鳳凰網、新浪網、湖北日報、武當融媒等平臺同步直播,累計觀看人數1000萬+,短視頻作品累計觀看量約3000萬+。武當山特區融媒體中心圍繞融合核心資源,依托十堰武當文化、漢江文化,結合每個節氣,以視頻類產品為突破口,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實施文化活化工程,擦亮“武當品牌”,講好武當故事,達到以文促旅、以文興市,讓十堰武當更具吸引力和向往度。
圖為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團隊制作的紀錄片視頻合集(2022年)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團隊制作12期紀錄片《非遺在路上》系列,為非遺文化插上“數字翅膀”。系列紀錄片被人民網全期收錄,并在中國青年報電視臺熱點欄目循環播放。同時在抖音短視頻、嗶哩嗶哩、QQ看點等影響力大、觀眾人數多的平臺進行播放,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吸引了近萬人關注,在全網收獲了百萬的播放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