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驢……
早在300萬年前,麋鹿就已在東經112.23°,北緯29.49°的長江中下游濕地繁衍生息。
曾一度在我國消失的麋鹿,現如今又重新唱起呦呦的歌聲。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麋鹿的家園,了解那群在湖北自由奔騰的麋鹿們。
64到3800,麋鹿在故土重建家園
二十世紀初,麋鹿在國內絕跡,少量流落海外。
1985年,麋鹿作為中英邦交20周年珍貴禮物,又從英國引回到了它的故國,豢養在北京南海子。
保護麋鹿,首先要為其安置新“家”。我國在湖北、北京、江蘇等地尋址建設麋鹿保護地。
石首天鵝洲位于長江故道邊,水草豐茂、濕地廣闊,歷史上就是麋鹿原生地。《墨子》曾記載“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
1991年,國家在天鵝洲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劃地2.3萬畝。
1993年和1994年分兩批從北京南海子引入64頭麋鹿,并對其進行野化訓練、恢復野生種群的探索。
1998年8月,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年新生小麋鹿180多頭,2021年200多頭,2022年307頭,2023年460頭。到今年麋鹿產仔季,保護區共有498頭小鹿出生,創歷史新高。
湖北,成功扛起守護一方呦呦鹿鳴的重托。
目前,石首麋鹿保護區的麋鹿種群,已從最初的64頭發展到 3800多頭,種群數量也在持續增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范例”。
呦呦鹿鳴失而復得,是湖北生態保護成效的縮影
麋鹿重回故里,再到繁衍昌盛,呦呦鹿鳴失而復得,是湖北開展系統保護、流域共治的縮影,更是湖北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生動體現。
去年初,湖北省印發的《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把流域的綜合治理擺在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麋鹿保護的成就也得益于湖北省運用先進的“數智”技術,以科技賦能流域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了空地一體化監管平臺,真正實現了“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區”的智能化管理。
無論是麋鹿種群的相關數據,還是保護區水質、土壤、氣象、蟲情等環境信息,又或是安全報警信息,智能化管理都能實時監控、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理,為麋鹿及其棲息地的有效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不遠的將來,我們能近距離接觸“國寶”
今年3月,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自然教育及生態旅游方案評審順利通過。
按照方案,麋鹿保護區實驗區自然教育和生態旅游規劃占地750畝,將重點打造科普宣教區、麋鹿觀賞區和濕地體驗區等三個功能區。
其中,麋鹿觀賞區和濕地體驗區將新設觀景平臺、木質棧道、觀景亭、步行觀光道等。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在長江故道邊與野生麋鹿們一起奔跑或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來源:荊楚網( 記者 劉建維 鐘楠 ),綜合新華社、湖北日報、極目新聞、荊州新聞網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