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沈素芬 實習生 趙閩瑤瑤)鄂州市鄂城區古樓街道興城花園小區部分老舊住宅因建設年代久遠、相應配套缺失、物業管理不健全等現實因素,居民生活質量受影響,小區自治的步伐受制約。針對該現狀,北門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形成了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居民自治組織+N個小區民生實事的“3+N”小區治理體系,創新“三心三民”(“耐心聽民意、用心體民情、熱心排民憂”)服務模式。通過二次供水、小區危房消危等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激發了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小區自治也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良性循環。
“下察解暖”聽民需
社區黨委以“下察解暖”實踐活動為契機,堅持“大數據+電話線+鐵腳板”,聯合包聯小區共建單位區稅務局下沉黨員、小區黨支部黨員通過網上調查問卷、電話聯絡、入戶走訪等形式進行深入調查,全面了解居民的問題和需求,找準小區治理中的難點、抓住痛點、疏通堵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梳理出小區驛站建設、充電樁、門禁道閘安裝、加裝電梯、危房改造、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事項,全面推動各項民生實事落地落實,確保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米”。
晝訪夜談集民智
通過組織居民開展多輪次的“晝訪夜談”“板凳會”,共商共議將廢棄車庫打造成“小區驛站”,閑置場地改造為充電停車棚;由包聯小區共建單位區稅務局出資5萬元在小區安裝門禁道閘、保安室,推選退休黨員袁崇禮為牽頭人,在小區2棟試點電梯加裝;爭取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對5棟C級危房進行改造;借助“鄂城區十大民生實事”,將困擾居民近30年用水難的問題,納入城區二次供水改造工程。
共同締造解民憂
“問地何處”問出“建設優址”。二次供水改造需要超過70%居民達成一致才能進行施工,然而“泵房選址”就難住了大家,前期召開多次居民議事會,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一樓的住戶擔心噪音等問題,提出反對意見。社區采取“熟人調解”工作法,發揮一樓住戶親朋好友、同事、熟人的力量,上門做思想工作,最終選定3棟與4棟之間的花壇建設泵房。
“問錢所來”問出“資金活水”。“費用怎么出”是居民最關心的問題,由小區黨支部和紅色業委會牽頭召開“居民議事會”,動員“樓棟長”和居民代表逐家逐戶給居民做工作,制定了階梯式收費、按樓層遞增、車位出租補貼的辦法,全流程保障工程建設、運維管護資金需求。
“問我所能”問出“同心協力”。施工過程中地下管網挖掘填埋、入戶管道拼接,既要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又不能影響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社區和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和群眾“一起干”,以“崇禮”“手拉手”“熱心腸”三支志愿服務隊為主,排班值守,加大對施工中安全保障、工程質量、施工進度的監管和服務,同心協力把對居民影響降到最低。
“問何所用”問出“長治長效”。堅持建管并重,社區發動有維修專長的小區居民組建義務巡邏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小區環境、電梯、泵房巡查、檢修服務。小區環境從“一時美”向“持續美”而轉變,社區治理從“看你干”向“一起干”而轉變。
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項目投資30萬元,建設1個泵房,安裝2臺增壓泵,連接149戶供水管道等。居民共謀共管拆除廢棄太陽能、共商共議告別“用水難”,“共飲長江水”二次供水項目已于2023年10月25日竣工,小區水壓明顯提升,居民用水難題終于得到有效解決。
報名單位:鄂州市鄂城區古樓街道
【專家點評】
共同締造解民憂,協同治理出實效
□楊成林(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北門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創新“三心三民”服務模式,聚焦古樓街道興城花園老舊小區群眾的現實難題。通過廣調查、聽民需、集民智、聚民力,以共同締造和協同治理的方式,有效解決居民30年用水難題等民生難題,樹立了黨建引領加基層自治的社區治理典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