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郭蕾 通訊員王飛)電動車作為居民穿行在街頭巷尾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充電與停放問題早已成為困擾群眾的“煩心事”和“揪心事”。為便于車主充電,杜絕居民私拉電線、過道充電、改造插線板等安全隱患問題,硚口區易家街道張畢湖社區黨支部發動群眾共商共議,引導多方力量參與小區建設和管理,齊心協力,建設停車棚,成功破解小區電動車“停車難”和“充電難”問題。
據了解,易家街道張畢湖社區共有住房4200套,均為保障性住房,其中還建房占39%,公租房占61%。近年來,小區電動車越來越多,原有停車棚已無法滿足居民需求,“停車難”“充電難”成為困擾居民的煩心事,飛線充電、電動自行車上樓、占用消防通道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成了小區消防安全的頭等大事。
飛線怎么除?傾聽民聲集民意
通過民情懇談會和社區網格員的日常巡查,社區了解到隨著小區電動車數量不斷增加,小區原有的3處車棚已經無法滿足業主的停車和充電需求,并且飛線充電現象也不時冒頭。為長效解決電動車停車難、充電難這一民生問題,張畢湖社區充分利用“共同締造”理念,組織社區、物業、居民代表召開“三方聯動”會議,邀請區領導及相關職能局共同聽取群眾的一線呼聲,一起圍繞電動車停放和充電需求,共同協商解決方案。同時,社區還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公開公示,包括在小區公示欄張貼公告,在業主微信群、樓棟物業管家群發布通知,確保所有業主都能及時了解到方案的內容,并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2024年4月底,張畢湖社區組織社區、物業、居民代表召開“三方聯動”會議
車棚建在哪?協商議事解難題
充電樁沒有車棚看起來是小事,卻關乎著民生安全,張畢湖社區網格員在收集到居民的需求后,進行登記和匯總,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在社區“兩委”會議上進行討論,議定相應的解決方法。
在實地了解民情后,張畢湖社區聯合樓棟長、電力部門及第三方安裝充電樁公司,實地查看、精準選址、安裝評估,確定了在5棟、9棟和11棟前面空地新增便民充電樁及車棚。但也有個別居民表示不理解,認為新建充電車棚距離樓棟單元比較近,充電樁建好后會產生噪音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居民代表和物業樓管員發揮熟人效應,做了耐心細致的解釋,把思想談通、問題談透,現場講道理、擺事實,解釋安裝了白色無聲雨棚,減少噪音,并且會倡議居民關閉電動車報警,減少擾民。
2024年5月,社區580我幫鄰志愿者引導文明有序停車
社區通過各種細節舉措來降低充電樁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最終贏得了居民的理解。
建后誰來管?共建共享齊參與
目前小區共建成6處充電車棚,為持續鞏固良好效果,網格員、下沉黨員、物業樓管員、業委會成員和580·我幫鄰志愿服務隊自發聯合起來,成立了居民自治巡邏隊,每日安排隊員巡邏,對電動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等行為進行勸阻,引導居民有序停放,共同宣傳安全知識并維護車棚環境衛生,真正做到“主意大家拿、辦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讓群眾成為“共同締造”的主導者、建設者、受益者。
停車棚建成照片
張畢湖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眾人的事眾人商量”原則,引導居民、轄區企業、單位、部門參與協商議事,有力促進了社區微治理、微自治良性互動循環;聯動多方參與,集合多方智慧,有效解決了群眾的不少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不少。
報名單位:武漢硚口易家街道張畢湖社區
【專家點評】
議事協商賦能社區基層治理現代化
□張小進(湖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畢湖社區圍繞“停車難”“充電難”等社區堵點和民生熱點,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和群眾路線,發揮議事協商的多主體參與、多部門聯動,尋找社區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社區微治理、微循環,以共同締造的“五共理念”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湖北實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