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蕾 通訊員 余琪 顧環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遠遠望去,如一幅恬靜又富有生機的田園畫卷。來到江夏烏龍泉街膏藥鋪灣,一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通往村內,隨處可見的“中醫文化元素”、“鄉村禮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營造著濃濃的現代鄉村文化氛圍。
傳承特色膏藥文化,鑄就鄉村靈魂
據了解,膏藥鋪灣因膏藥而得名,膏藥文化是灣子的靈魂。柳太婆膏藥故事口耳相傳,人人皆知,村民們都希望將其繼續傳承并發揚光大。村兩委班子積極響應,同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一起從地方志歷史文獻、老一輩村民口中收集膏藥制作技藝和故事,整理成文字、影像資料,在新媒體平臺上、區文化館活動上講述膏藥鋪的精彩故事,獲得大量關注。
幸福村膏藥鋪灣
為進一步推動中醫文化傳播,村委鏈接高校大學生實踐團隊,根據柳太婆的故事及其醫者仁心的人物形象設計了極具特色的IP形象、旅游打卡點,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同時,幸福村在膏藥鋪建設了一座中醫館,作為展示與傳承膏藥文化的實體陣地。村民們還自發捐贈了老祖輩們傳承下來的長興堂膏藥老店牌匾及很多具有年代特色的中醫藥材店的古老器物,共同為中醫館的建設與運營貢獻力量。
今年,“烏龍泉膏藥鋪的傳說”榮獲江夏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授牌,村民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大幅提升。
農文旅深度融合,拓寬致富之路
產業是鄉村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帶動更多村民致富,村里有了自己的方案。村兩委班子深入開展村民大會、灣組夜談協商議事活動,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立足本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流傳千年的文化底蘊,確定以中醫藥文化興業,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幸福村引入余家湖企業,整體租賃閑置房屋12棟,打造膏藥鋪灣特色民宿。吸引鄉賢陳亞雄回鄉創辦專業合作社,推出品牌“柳太婆”“陳三一”,制作小程序銷售“三一物語”高端農產品、“柳太婆”膏藥和幸福養生茶,同時開拓“中醫藥+研學游”新思維,鏈接華中科技大學藥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資源,開設系列研學課程,形成多元業態。
幸福村膏藥鋪灣中醫館
依托“國企聯村”行動,幸福村與武漢出版集團結對,投資百萬元共建集種植、科普、觀光于一體的幸福村中藥材種植研學基地,項目一期種植50畝丹參、半夏、紅花等中藥材,并配套種植了季節性水果、蔬菜,供游客采摘。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周邊村民提供了20余個崗位,幫助農戶人均年增收3萬元。
村民正駕駛著小型旋耕機在基地來回穿梭,清理枯萎作物,平整田地,為下一輪種植做好準備
村民共建共享,打造宜居家園
為建設美麗村灣,優化人居環境,村委會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先后對村灣道路進行硬化、全面整治危房、幫助農戶改廚改廁、打造精美庭院。隨著村民參與度越來越高,幸福村先后召開10余次黨群座談會,多次現場調研以及入戶走訪,匯總村民意見,鼓勵鄰里獻計獻策、出資出力,調動村民主動性,共同開展村灣環境改造實踐活動。粉刷中醫文化墻繪、打造兒童樂園、修建仿古涼亭、完善多功能籃球場、改建老舊農家書屋……幸福村深入推動村灣提檔升級。
村民帶著孩子為游樂設施涂上彩繪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村民都自發參與到村灣建設的行動中來。張奶奶主動拆除自家廁所修建公共涼亭,帶動了更多村民參與。村民們集體捐資5萬元用于完善多功能籃球場,兒童們為游樂設施涂上彩繪,全力支持村灣建設。“村里有座籃球場,真是太好了!”村民陳爺爺對新建成的多功能籃球場贊不絕口。每天,這里都熱鬧非凡,村民們或打籃球,或跳廣場舞,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健康。
如今,幸福村膏藥鋪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中醫藥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報名單位:江夏區烏龍泉街道辦事處
【專家點評】
文化鑄魂,點亮和美鄉村
□張麗(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江夏烏龍泉街膏藥鋪灣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資源稟賦,圍繞傳統特色膏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依托“國企聯村”行動、以中醫藥文化興業、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不僅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的新氣象,同時帶動了增收致富,勃發共建共享的新生機,實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