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陳洋波)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如何將“大道理”融入“小視頻”?當理論學習與互聯網思維“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9月26日,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調研采風團走進荊門市委宣傳部,探秘荊門如何探索理論宣講新路徑。
圖:調研座談會現場
大道理融入小視頻 理“響”荊門很響亮
“打竹板,呱呱響,父老鄉親聽我講,三中全會號角響,謀劃未來很明朗……”9月25日,一條題為“群眾‘竹板’打出宣講強音 基層‘家常’畫出改革新篇”的視頻在荊門熱傳,引來眾多轉發與點贊。
這條視頻由“理響荊門”視頻號發布,這也是該視頻號發布的第64期宣講視頻。記者注意到,這些視頻采取情景劇、實地探訪、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以“小切口”,來展現“大主題”。
荊門市委宣傳部原新聞和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杜大權介紹,2022年以來,荊門市委宣傳部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各類新媒體資源,著力打造理“響”荊門“1+N”系列微宣講品牌。
所謂“1+N”,“1”即理“響”荊門視頻號,“N”則包含理“響”沙洋、理“響”鐘祥、理“響”京山、理“響”東寶、理“響”掇刀等“子品牌”視頻號。
那么,如何讓這個視頻號既有看點,又有深度?
杜大權說,如何把黨的創新理論浸潤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一直是宣傳部門在思考的問題。對此,在制作理“響”荊門系列微宣講視頻時,他們會根據受眾群體差異性、多樣性的特征,堅持“群眾想聽什么,宣講活動就講什么”的原則,緊扣群眾關心點,將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創建、鄉風文明建設等群眾關注的熱點亮點與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路和舉措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模式開展宣講,做到說理透徹、貼近生活,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創新理論講到群眾心里、印在群眾腦中。
如理“響”荊門結合當下正在深入推進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推出《農家“小板凳”議出和美大鄉村》微宣講視頻,通過東寶區石橋驛鎮河垱村開展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塆組夜話活動,答疑解惑群眾所思所想,解決群眾實際問題,讓老百姓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京山市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后,及時結合本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制作推出《理響京山·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宣講微視頻。漳河新區制作《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微宣講視頻,以景說理,寥寥數語,深入淺出,繪制了鄉村振興的“漳河答卷”。
鐘祥市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的重要論述制作《建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掇刀區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制作《以人為本,春風化雨“掇”救助》等宣講視頻,展現了本地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
目前,荊門市委宣傳部組織各地推出微宣講視頻180余期,其中理“響”荊門64期,網絡點擊量超400萬人次。
人人都是宣講員 鮮活故事“接天線”“接地氣”
“一個紙飛機能做什么,可能會變成一個大飛機,甚至是中國人百年飛天夢……”5月15日,題為《小小紙飛機 大大藍天夢》的視頻經理“響”荊門視頻號發布后點贊過千。
視頻中,航空工業特飛所青年講師團成員趙蕾走進該市象山小學、該市東寶區圣鏡山滑翔傘基地,通過科普與疊紙飛機等互動,“點燃了”青少年的航空報國夢想。
“我想當一名飛行員,不僅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還可以像一名勇士一樣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紙飛機不僅是玩物,更是我們探索飛行的樣本,讓我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意義和樂趣……”該視頻在該市教育部門廣泛傳播,并在“學習強國”中發布。
杜大權說,這條視頻映射出荊門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展現了廣大荊門兒女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的賀電精神指引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荊門篇章。
記者注意到,在64期視頻中,宣講員既有各級宣講團成員,也有村(社區)支書、勞動模范、村民、小學生等。5月9日,視頻號發布了《馬嶺村的鄉村振興之路》,京山市理論宣講員陳夢年走進馬嶺村,通過采訪村書記、村民,呈現了該村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踐行“三農”工作理念的最美“鄉村”畫卷。
“人人都是宣講員。理論宣講既要‘上接天線’,也要‘下接地氣’。”杜大權介紹,視頻均以身邊人說身邊事,以此增強理論宣講的鮮活度。理論宣講有了體感溫度,才能有感染力。并且,在制作微宣講視頻時,充分發揮群眾的創造性,搭建以基層百姓群眾為主的理論宣講舞臺,鼓勵基層干部、道德模范、黨員、文藝工作者、平凡百姓登上宣講臺,以身邊人說身邊事,涌現出東寶區泉口街道瀏河社區黨委書記蘇玉梅,掇刀區團林鋪鎮陳集村黨支部書記陳紅泉,京山市新市街道白谷洞村黨支部書記劉攀、馬嶺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等一批優秀基層宣講員。
理“響”荊門相繼制作推出《良好家風代代傳》《賡續紅色血脈,共建清廉村居》《馬嶺村的鄉村振興之路》等微視頻,把書面語變為大白話、把普通話變為荊門話,將黨的創新理論、優秀紅色文化穿插進身邊小事、家長里短,用質樸的語言娓娓道來,讓一道道接地氣的“理論大餐”熱氣騰騰、有滋有味。
與此同時,視頻變“說教”為“說唱”、變“專家授課”為“群眾匯演”,通過湖北大鼓、快板、三句半、情景劇、皮影戲等多種方式,將理論宣講舞臺搬出會議室,搬進鄉村旅游景點、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公交車、公園、體育館等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所,讓廣大群眾參與到理論宣講中來。
沙洋縣推出的廣場舞快板《二十大精神指方向》,東寶區制作的廉政皮影戲《八斤肉》,京山市推出的湖北大鼓《黨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快板《貫徹二十大,煙樹再出發》,屈家嶺管理區制作的舞蹈《清風頌》,市委辦公室制作的情景劇《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等,可謂形式多樣,受眾易于接受。
堅持原創與三審 重“量”更重“質”
視頻號如何保證宣講的持續性?如何避免“低級紅”“高級黑”?
杜大權介紹,市委宣傳部結合實際制定了理“響”荊門系列微宣講品牌實施方案,同時嚴格執行宣講內容“三審”制度,選送單位一審、九派通融媒體中心二審、市委宣傳部三審,確保宣講主題鮮明,輿論導向正確。并且,視頻號堅持原創,始終在“質”上“下功夫”。
杜大權稱,理論宣講要入腦入心,必須分類施策、精準傳播。實踐證明,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宣講,只有“吸睛圈粉”、入腦入心,才能達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聚民力的目的。這就需要立足精準傳播,針對不同群體設計打造因人而異的理論產品,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講,不斷提高受眾與內容的“契合度”,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同時,宣講始終要接地氣,用群眾喜愛的方式,把“講道理”和“講故事”結合起來,把“講政策”和“演文藝”結合起來,多采取互動式、交談式、文藝式等宣講方式,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黨的創新理論更有“親和感”和“鮮活力”。
據介紹,該市今后將不斷優化傳播路徑,持續提升內容質量,同時注重媒體間相互融合,拓展傳播渠道,持續推動黨的好聲音“響”遍荊門。
“網聚荊楚正能量 奮進湖北新實踐”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省文旅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共同主辦,省互聯網業聯合會、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該活動目前已進入調研階段,調研時間截至9月30日,調研活動將選取報名參評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中的優秀案例,由采風團分批前往項目實地參觀交流、采訪調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