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余崔琬、郭嘉儀)11月24日,“2024智能傳播與健康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漢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1名學者,以“數智技術賦能健康治理:趨勢、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發表學術演講。此次研討會由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主辦,圍繞數字化與智能化時代的社會治理、心理健康、健康公平、智慧醫療等議題,吸引了千余人線上互動交流。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健康經濟與保障研究副部長郝曉寧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毅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
張伯禮院士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在當今人工智能、大數據、傳感器以及先進制造等快速發展的時代,將智能傳播與健康治理、健康傳播議題有機結合,有助于探尋數智技術賦能健康傳播背后的機制與規律,尋找相應的治理和提升策略。專家們以此展開的研討與交流,對于研究健康傳播、健康治理以及如何促進人民健康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郝曉寧研究員表示,在后疫情時代,社會對健康福祉的新要求推動數智技術與健康治理深度融合。當今時代學者們的重要使命是參與到健康傳播事業的建設之中,切實推進國家、地方和基層社會的健康治理,推動建設“健康中國”。張毅教授認為,當前數智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健康傳播與治理注入了新動能,同時也帶來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技術倫理等全新挑戰;本次會議聚焦智能傳播與健康治理領域的最新發展與未來前景,探討如何在技術推動變革的同時,實現更加公平、安全、可持續的健康治理,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會議云端合影。華中科技大學供圖。
本次研討會設置了3場主題論壇、1場主編論壇、4場平行論壇和9場工作坊。在主題論壇環節,香港浸會大學魏然教授、清華大學金兼斌教授、北京大學許靜教授、浙江大學韋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喻國明教授和張洪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牟怡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宮賀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郭義教授和毛國強教授、中山大學鐘智錦教授、蘇州大學賈鶴鵬教授、深圳大學楊洸教授和周裕瓊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蔣少海副教授等,先后發表學術演講。
喻國明教授指出,生成式AI是數字文明時代聯結與匹配人類實踐全要素、全環節、全過程的智能媒介,未來健康傳播領域將面臨七個關鍵性改變。郭義教授表示,傳播學的理論體系和創新模式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關鍵。金兼斌教授分享了腦機接口在臨床應用中的多種技術途徑和公眾認知的研究。韋路教授從戰略需求應對、本土化實踐探索、學科交叉融合三個方面,闡明智能傳播時代健康傳播面臨的挑戰。
在主編論壇上,國內外知名期刊主編暢談“數智時代的學術生產與期刊發表”。《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副主編和《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主編薛可教授、《新聞與傳播研究》執行主編朱鴻軍教授、《國際新聞界》主編劉海龍教授、《新聞大學》常務副主編朱春陽教授、《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劉俊教授、《新聞與傳播評論》主編姚曦教授等9位專家發表演講。
在4場平行論壇中,76位學者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健康治理”“數智時代的健康素養與公眾健康教育”“智能媒介與健康生活”“數智技術與公眾心理健康”等主題,發表演講,和與會者進行學術交流。
此外,來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天津中醫藥大學文化與健康傳播學院的學術團隊,舉辦了9場工作坊,74位學者發表演講,涵蓋健康傳播、媒介治理、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數據挖掘等領域。
據悉,智能傳播與健康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已連續舉辦四年,以文、工、理、醫等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為特色,以“深挖交叉議題,拓寬學科邊界,創新學術進路”為宗旨。自2021年以來,每年的研討會都吸引了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社會學、公共管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心理學等學科學者們的積極參與,形成了較大的影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