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康 實習生 陳江祺 通訊員 孫立 何微)在由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舉辦的第二屆“荊楚文博文創設計進校園”項目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文創設計作品,“卿鸞菡萏”便是其中之一。這一文創作品由湖北美術學院繪畫學院學生杜信儀所設計,以宜昌博物館的館藏文物雙鸞蓮花紋銅鏡為靈感,進行了新的創作,延續了唐代文物的美學元素。
“卿鸞菡萏”設計圖
“卿鸞菡萏”不僅在視覺上令人耳目一新,更在文化傳承、實用功能及市場潛力上展現了多重價值,更獲得了湖北倍悅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青睞”,其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對此文創設計作品進行商業化生產及推廣,首批“卿鸞菡萏”文創產品后期投放市場后,將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博物館以及湖北省內各大新華書店、校園書店中見到其“身影”。
走進宜昌博物館,古文物華彩重煥風貌
據宜昌博物館副館長董清麗介紹,“卿鸞菡萏”這一文創作品的原型是宜昌市博物館館藏三級文物唐代雙鸞蓮花紋銅鏡,銅鏡通體烏黑锃亮,整體呈八瓣葵花形,正面略微凸起,鏡背中心為半球形小紐,有穿孔用以系掛,其左右為一對相向的鸞鳥,上部飾蓮花,下部飾蓮葉。
唐代雙鸞蓮花紋銅鏡
這件銅鏡鑄造精良,紋飾刻畫生動細致,布局美觀典雅,特別是浮雕的鸞鳥極富立體感,躍然鏡上。銅鏡在唐代得到了大發展與大繁榮,它汲取了唐代豐富的多元文化,達到中國古代銅鏡藝術的巔峰。唐鏡在造型上突破了漢式鏡,創造出葵花鏡、菱花鏡等各式鏡。
項目期間,為進一步讓學生們了解文物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點,加強館校合作和溝通交流,宜昌市博物館還邀請了湖北美術學院學生前來參觀學習。宜昌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藏品部主任唐凜然博士為學生們作了以《中國古代青銅器與青銅藝術概述》為主題的講座,以幫助參與設計的師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物。在文創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館校雙方也進一步加強溝通,精準把控文物闡釋的準確性和嚴謹性。
宜昌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藏品部主任唐凜然博士為學生們進行講座授課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的創意靈感,以年輕人的審美眼光,開發出既時尚又接地氣的文創產品。”宜昌博物館副館長董清麗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荊楚文博文創設計進校園”的活動,讓館藏文物得到活化利用,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珍貴的荊楚文化遺產。
以生活視角切入,打造融合藝術與實用的作品
“‘卿鸞菡萏’這一作品的設計靈感有一部分來自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創作者杜信儀表示最初了解到“荊楚文博文創設計進校園”項目時,首先想到的便是設計出一件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文創作品。
“卿鸞菡萏”部分作品實物圖
杜信儀在回顧創作過程時介紹道,“卿鸞菡萏”是一套以雙鸞蓮花紋銅鏡為靈感的國風首飾系列,包括隨身鏡、手持鏡、發簪、項鏈和耳環。在古代文化中,鸞是一種類似鳳凰的神鳥,其形象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雙鸞紋也象征著美麗、吉祥和善良等美好寓意。因此,在這個系列的文創作品中,完整保留了原型文物的紋樣,并將其設計成了更貼合現代使用需求的隨身鏡和首飾等產品。
“卿鸞菡萏”設計者:湖北美術學院的學生杜信儀
“本次創作的文創作品,不僅承載了文物傳承的使命,更希望將其美好吉祥的寓意融入日常之中。”杜信儀在回顧參賽經歷時說道,盡管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經驗,但通過此次文博文創進校園的活動,真切地感受到了青年學生參與文物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同時也對荊楚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注:文中出現的文創知識產權歸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所有,如有盜用,將依法追究責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