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第三十七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與第三十九屆龍潭春節文化廟會1月29日(正月初一)在京喜慶開市,將持續至2月4日(正月初七)。
1月29日,農歷蛇年正月初一,第三十七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拉開帷幕。該廟會始辦于1985年,春節逛地壇廟會已成為北京民眾沿襲多年的習俗。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本屆地壇廟會圍繞“大過中國年 喜迎四海春”的主題,推出年味大餐、年禮大集、年俗大賞、年運大開、年玩大家、年景大片六大內容板塊,將全國各地的年俗文化匯集其中,突出“中國年”特色。廟會上,主賓省河北以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呈現為地壇廟會增添了更多元獨特的地域色彩。五湖四海的特色小吃、巧奪天工的非遺工藝、紅火熱鬧的民俗表演……讓這場盛會不僅成為展現中國傳統年俗文化的窗口,也成為促進京津冀文化交流、增進地域情感的重要平臺。
隨著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臧志彪一聲洪亮的開市吆喝,第三十九屆龍潭春節文化廟會正式啟幕。本屆龍潭廟會以“都城萬象煥新顏 京華春意樂大年”為主題,通過古都腔調、市井喧騰、都會煙火、京華風物、京彩冰雪、千樹結彩六大板塊內容,展現首都古韻與現代北京、春節民俗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的有機結合。美食文創、曲藝花會、冰雪體育、棋類娛樂等體驗內容精彩紛呈,為游客編織了一幅充滿京味兒風情的新春畫卷。
1月29日大年初一,第三十九屆北京龍潭春節文化廟會正式啟幕。圖為游客在廟會門前自拍。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地壇與龍潭廟會還通過線上平臺聯合招募“年味美食”與“年禮好物”。地壇廟會以“年味大餐”打造“最解鄉愁的年味美食大全”,東來順、錦芳、六必居等多家北京老字號攜手河北、四川、江西、青海、內蒙古、山西等地的特色美食亮相,讓游客們在廟會現場沉浸式探索中國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聚焦“都會煙火”味道的龍潭廟會不僅集結了全聚德、門框鹵煮、豐澤園等傳統北京味道,還囊括了天壇福飲、天橋茶湯等新派北京小吃,新舊美食的碰撞,讓現場散發地道的京城煙火氣息。
步入地壇廟會,處處都是“年景大片”,“中國新年”的主題在紋樣、剪紙、書法、對聯等傳統文化元素與來往熱鬧人群的交織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龍潭廟會“千樹結彩”,高高掛起的紅燈籠,讓整個廟會沉浸在一片喜慶的紅色海洋之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壇廟會“年禮大集”精選故宮文創、中軸線文創、ViViCat文創、奶龍文創等IP產品,以及面塑、絹人娃娃、內畫、兔兒爺等傳統手工藝品,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龍潭廟會則精心策劃了一場“京華風物年禮大集”,涵蓋毛猴、風車、皮影玩偶、兔兒爺等非遺手工藝品,中國郵政、北京琺瑯廠、蛇墩墩系列等創意年禮,男女老少都能在這里淘到一份心儀的新春禮物。
1月29日,第三十七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開市。圖為民眾現場逛廟會商鋪,興致勃勃購買產品。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攝
在地壇,除了延續多年的仿清祭地表演之外,地壇廟會的“年俗大賞”還匯集了全國各地民風民俗的民間花會表演,并特別聚焦河北省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本屆廟會新設“我要上廟會”賀歲才藝表演舞臺,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民間團體有了屬于自己的才藝展示空間,來自街道文藝達人的歌舞樂器表演、登上過《星光大道》的雜技演出和創新演繹的新國潮民樂,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目不暇接。龍潭廟會則設置了三處呈現“古都腔調”的舞臺:花會舞臺上,多支北方民間藝術隊伍競相亮相、爭奇斗艷;創新曲藝舞臺上,評書、快板、相聲等傳統與創新結合的曲藝節目輪番上演;體育擂臺上,摔跤、八極拳、棍術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精彩不斷,贏得滿堂喝彩。
本屆地壇和龍潭廟會由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和東城文旅集團共同主辦,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地壇鈴、醒獅包掛、兔兒爺耳罩、主題帆布背包等廟會文創產品,并聯合“蛇墩墩”為廟會特供限定版產品“2025蛇年毛絨發箍”,給蛇年廟會留下了別具一格的文化記憶。(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