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2月1日電 題:新春手工制香囊 “香”滿乾坤福滿堂
中新網記者 王笈
針線穿梭于繡布之間,填入丁香、藿香、白芷等中藥材,裝掛繩、上流蘇……2月1日,在上海市寶山區“香囊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孫美巧的授課下,一枚枚繡有“畫蛇添福”的新春防疫香囊在學員們的手中逐漸成形。
預約參加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這堂香囊制作課,是市民林小姐早有計劃的。“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一直很感興趣,但平時生活節奏比較快,沒有機會去嘗試。這次趁春節假期,跟著老師親手做一枚香囊,從中體會古人的智慧,很有儀式感,也很有意義。”
2月1日,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畫蛇添福”香囊制作課。中新網記者 王笈 攝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草藥,兼有驅邪、除菌、醒神等功效。中國古人“拂袖生香”,重視對香花香草的采集,把香料佩戴在身上,讓人與生活環境更加潔凈、清香。
“提到‘佩香囊’,很多人會想到端午節,其實春節也有這項習俗。”孫美巧告訴中新網記者,新春香囊通常會用到紅色、圓形、中國結等元素,有“團團圓圓”之意。“香囊雖小,卻內有乾坤。比如今天用到的香囊配方有9種中藥材,可以提高免疫力,適用于流感高發的冬春季節。”
孫美巧制作香囊已有20多年。她這一脈屬于家族傳承,祖上經營藥鋪時就開始研制香囊,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
受上海海派文化影響,孫美巧一脈在堅守傳承香囊制作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尋求創新。例如為不喜歡中藥味的人群改革配方,適當加入純天然精油;受年輕白領喜好啟發,設計出外形和香味取自白玉蘭花的時尚香囊……
孫美巧注意到,近年來,香囊市場涌入不少年輕受眾,更注重香囊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場景。他們會在意香囊的款式是否新穎,偏愛具有提神醒腦、疏肝解郁功效的配方,還會把香囊當作胸針、手鏈、手機掛件,可謂“無處不可掛”。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走熱”,孫美巧更忙了,不僅要完成香囊的“定制單”,去年還應邀開出100多場香囊制作課。在她看來,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走進自己的課堂,除了是出于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或許還由于手工縫制香囊更易“沉浸”,能讓人在香氣環繞間靜下心來,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放松。(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