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福州2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家團隊最近在政和動物群研究發現確證全球最古老鳥類——政和八閩鳥,這一改寫鳥類演化史的重要成果論文,北京時間2月13日凌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線發表,備受矚目。
這也是繼發現奇異福建龍化石并命名政和動物群之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聯合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在政和動物群取得的又一重大化石發現及研究成果。
合作各方當天在福州共同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科普解讀從福建龍到八閩鳥“龍鳳呈祥”的化石發現成果,推介政和動物群蘊藏的豐富化石資源,展望未來科研的廣闊前景,認為政和動物群化石發現目前只是開始,巨大潛力有望推動后續研究厚積薄發。
政和八閩鳥化石發現研究重要成果新聞發布會在福州舉行。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所長徐星研究員指出,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的發現只是開始,前期的發掘工作表明,政和動物群以及福建其他中生代盆地化石資源十分豐富,相關發現研究潛力巨大。
他透露,依托現有古生物化石成果,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計劃與福建省共建古生物化石研究重點實驗室,申報古生物創新型科研平臺,持續聯合打造福建古生物化石新名片。同時,加強國內國際科研合作,推動與遼西熱河生物群、德國始祖鳥化石點等開展恐龍演化和鳥類起源等對比研究,助力政和動物群研究邁上新臺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周忠和研究員表示,政和動物群因其獨特的生物構成和地質背景,為研究侏羅紀晚期的生態系統演化和動物起源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政和八閩鳥的“劃時代發現”,不僅極大豐富對鳥類進化歷史的認識,也彰顯科學研究的力量。未來,期待政和動物群有更多發現,進一步解開生命演化的奧秘。
在福建省地礦局總工程師陳福龍看來,不僅僅是政和動物群,福建中生代盆地探尋恐龍和鳥類化石的潛力很大。
他說,福建目前已基本查明全省中生代地層的分布與特征,為發現恐龍和鳥類化石提供了堅實基礎和重要線索,有3個重點區域尤其值得關注:閩西紅層盆地,是恐龍足跡的“露天檔案館”;閩東火山盆地,是火山灰下的“化石冰箱”;閩西南與閩北地區的河湖地層,是鳥類起源的“神秘搖籃”。
政和八閩鳥重要成果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周忠和院士被媒體圍住進一步采訪。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俞文峰表示,該省下一步的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將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穩步推進全省古生物化石資源摸底調查;二是繼續支持做好古生物化石科學發掘、研究與產地保護。
政和縣縣長王豐透露,該縣目前已對奇異福建龍古生物化石商標進行注冊,已有100多件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接下來將推動“政和動物群·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古生物化石發掘與文旅、科研、教學相融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國家化石辦)副主任張昊楠為福建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建言獻策:一是做好政和動物群、上杭恐龍足跡群、漳浦琥珀生物群等化石產地科學保護工作;二是在福建舉辦古生物化石專題學術研討會,提高福建古生物化石科研學術地位;三是充分發揮古生物化石的多重價值,確保有序開發利用,服務鄉村振興。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王敏研究員是該所與福建省合作團隊負責人,領導開展政和動物群科研工作。他表示,合作團隊后續將進一步密切配合,發揮雙方互補優勢,加強野外發掘調查與科學研究,并根據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研究分析,希望在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的基礎上,未來能收獲更多化石發現、取得更大研究成果。(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