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高凱)北京人藝經典話劇《嘩變》在上海巡演載譽歸來后于日前再度亮相首都劇場。
《嘩變》是北京人藝歷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由美國導演查爾頓·赫斯頓執導,1988年首演,任寶賢、朱旭等藝術家出演。這樣一部全部靠臺詞支撐的話劇,被稱為“話劇姓話”的典范。2006年,重排版的《嘩變》上演,由任鳴擔任重排導演,馮遠征、吳剛、王剛、王雷等中青年演員接過接力棒,并一直上演至今。
雖然是外國作品,但帶有明顯中式表達的舞臺演繹,讓《嘩變》成為北京人藝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每次伴隨該劇上演,都會引發一票難求的“現象級”場面。
密集的臺詞、緊湊的節奏,原告與被告的交鋒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嘩變》舞臺呈現被觀眾譽為“臺詞風暴”。導演任鳴曾表示,這樣一部作品“對臺詞的要求是無限的。”演好這出戲,不僅需要語言的功夫,更需要內心強大的邏輯支撐。正如馮遠征飾演的魁格在劇中的“名場面”——“草莓事件”“淡水事件”“電咖啡壺事件”“電影事件”……長達數分鐘的看似前言不搭后語的大段陳述,卻由于人物內心的完整邏輯和飽滿情緒對觀眾造成了巨大的思想沖擊。
作為同時參演過兩版演出主要演員的吳剛,曾經在老版中飾演瑪瑞克,在06版中飾演律師格林渥。他認為,這部劇要演的精彩,核心就是“把臺詞的意思準確傳遞給觀眾”,“格林渥是這個戲節奏的把控者。我希望追求每天和每天都不一樣,都有提高。”
沒有場景的變化,也沒有復雜的舞臺調度,劇中除了律師格林渥和檢察官查理,其他所有人都坐在座位上完成表演。導演任鳴曾說道,“這個戲演員是不能動的,這對演員、對導演甚至對觀眾都是極大的挑戰。但是同時,這種對演員的限制,卻讓演員的表演有了更純粹的發揮。”馮遠征把這一點總結為一場“坐著把戲演好”的挑戰。“尤其對于不少新加入劇組的年輕演員,他們在舞臺上看到、學到什么是人藝式表演。”不管是舞臺中央正在進行“激戰”的陳述者,還是后面一眾坐著的陪審團,每一個人都在通過不同反應,共同推動整個法庭質詢,用每一個細節,吸引了觀眾全部的注意力。這也是這部劇的舞臺魅力之一。
本輪演出將持續至2月24日。(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