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牢記囑托·看見美好中國】守護洱海清波,讓美景永駐人間來源:央廣網
云南大理的初春,春水瀲滟,萬物勃發。在灣橋鎮古生村的田間,村民何利成仔細查看秧苗的情況。新一季高原軟香米“洱海留香”破土而出,在暖陽下泛著生機。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何利成家世代居住在洱海邊,年少時他就隨父親一同捕魚,見證了洱海的水豐魚躍,也經歷了湖區生態惡化后帶來的陣痛。“1996年,洱海暴發全湖性藍藻。那時候,我們在洱海邊上,心很痛。”何利成回憶道。
大理人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保護“母親湖”洱海。何利成與鄉親們積極響應政府行動,退出在洱海捕魚、養魚的營生。
“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碧波蕩漾的洱海邊考察洱海治理情況。他囑咐當地干部群眾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守好洱海,大理多措并舉,系統施策。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2022年,大理州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成立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探索環保高值農業模式。
何利成主動拿出土地作為試驗田,參與研究施用不同肥料對作物和土壤的影響,為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數據。“現在,我們的‘洱海留香’全程采用有機種植,市場價遠高于普通水稻。”何利成說。
“目前,研究院已創新‘稻—油’‘煙—油’‘周年油菜薹’等綠色高值種植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綠色低碳降污與農產品高產值共贏。2024年,洱海流域各鄉鎮基本實現水稻綠色生態種植全覆蓋。”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正雄介紹。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十年來,大理堅持科學治湖、系統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協同發力,讓洱海保護從‘一湖之治’邁向‘流域之治’‘生態之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局長趙國龍說。
如今,古生村畔的泥濘小路化作綠意盎然的生態景觀帶,蘆葦、菖蒲隨風搖曳,湖水清澈見底,水鳥翩躚,洱海重現往昔靈秀。
洱海畔的生態廊道(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洱海的蝶變,為當地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古生村村民趙財紅將自家的白族小院改造成客棧,每一間房都能看到洱海,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洱海水清了,村子也變美了。有了好風景,日子更有奔頭。”趙財紅說。
洱海清,大理興。2024年,大理州累計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剛過去的2025年春節假期,洱海生態廊道接待游客突破百萬人次。如今,蒼山洱海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綠水青山正不斷轉化為大理的“金山銀山”。
總監制:駱紅秉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策劃:魏文青
視頻:趙貝貝 魏文青 楊磊
配音:劉云濤
鳴謝:大理州委宣傳部 大理州委網信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