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呼和浩特2月27日電 題:塞外青城逐綠記
作者 張林虎 奧藍
2月下旬的傍晚,氣溫仍很低,呼和浩特“千島湖”上已經三三兩兩聚集了不少人。“00后”李春雪也是其中之一,她下班后專程趕來看落日。夕陽余暉中,她和伙伴漫步在湖堤上,還即興開了場直播。“‘千島湖’很有流量。你看,還有海口的朋友。”
當下,呼和浩特“千島湖”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前往打卡。在這座城中濕地,春賞萬鳥棲息,夏觀草青波綠,秋韻染黃枝頭,冬日霧凇迷醉,看日出,賞日落,愜意非常。
在蒙古語中,呼和浩特意為“青城”。然而過去數(shù)十年,該地因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人口增加、城市擴容等,形成多處“城市傷疤”。如這片被當?shù)孛癖姺Q作呼和浩特“千島湖”的碧波仙境,4年前還是一片砂石裸露的荒灘。
“1009個口袋公園,總面積4261公頃,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已達86.1%。”呼和浩特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四級調研員云素枝介紹,2013年起,政府依法逐步取締違規(guī)養(yǎng)殖場等污染企業(yè),并將邊角地、閑置地利用起來種樹種草,越來越多的荒灘、閑置地、鹽堿地等,化為人氣頗旺的“福地”。
為將荒灘修復為千頃濕地,呼和浩特市實施了河道修復與尾水凈化工程;為將沙坑改造成公園,當?shù)貎H喬灌木就種了1000萬株(叢);此外,城市中心一處閑置7年的萬畝廢棄基坑,被改造設計成為沉降式建筑地標——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
“最小人為干預”是改造理念之一。針對因沒有科學合理利用留下的沙坑,政府采用“人工干預下模擬自然”的修復方案,保留原有地形,通過人工湖、木棧道、景觀平臺等設施,將沙坑轉化為多層次生態(tài)景觀。
Frank日前陪妻子從德國回呼和浩特探親,在呼和浩特小草公園看花燈展時,被美景和人氣驚呆了。當他聽說這個中心城區(qū)最大的生態(tài)智慧城市公園原本是苗圃用地時,連呼“太神奇”。
近年來,當?shù)厣鷳B(tài)項目逐漸成為生機勃勃的“城市名片”,出現(xiàn)在城市宣傳推介、游客必打卡地名單和社交媒體上,同時也成為當?shù)匦履隉熁ㄐ恪⑾娜找魳窌却笮蜕鐣顒拥呐e辦地,每次活動都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周圍也衍生出圍爐煮茶、旅拍、兒童樂園、農家樂等多種文旅消費業(yè)態(tài)。
“最近這些年,我鏡頭里的呼和浩特更加生機勃勃、更具魅力。”當?shù)財z影師樂炎,這些年來一直關注城市變化。他告訴記者,鏡頭里裝著的不僅是風景,更是這座城的呼吸與心跳。(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