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朱旭為 石磊)“雖然合作終止了,但雙方要妥善處理債權債務,確保今年漂流項目如期運營。”近日,在羅田法院九資河人民法庭調解室內,某旅游開發公司與某旅游管理公司負責人達成共識,這場歷經近一年的合作糾紛,最終通過調解實現“和平分手”。
2024年4月,因被告公司未依約履行借款義務和支付土地租金,導致原告公司被所在村委會起訴。原告遂向羅田法院九資河人民法庭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索被告5萬元違約金。承辦法官深入調查發現,糾紛癥結在于雙方對借款用途存在分歧:原告主張借款用于清償債務,被告則質疑資金流向,拒絕繼續履約。
當時正值漂流旺季前夕,九資河鎮即將迎來客流高峰,法庭精準把握時間節點,迅速組織專項調解。
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直指爭議核心:“被告未按協議足額支付構成違約,但眼下保障漂流項目運營才是當務之急。”通過“利益平衡法”厘清雙方權責,同時協調執行部門與另案申請執行人溝通,爭取寬限還款期限,最終促成雙方暫擱爭議,合力保障當季漂流項目順利運營,實現共贏。
今年因被告公司經營困難無法繼續履約,原告再次訴請解除合同。九資河人民法庭啟動“涉旅糾紛綠色通道”,組織債權債務專項清算會談。針對雙方關注的對外債務清償、賬目結算等核心問題,提出“分步清償+賬目共核”解決方案,既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又確保新運營主體無縫銜接,實現糾紛化解與項目運營“雙保障”。
該案是九資河人民法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典型案例。立足“旅游+司法”服務定位,成立旅游糾紛合議庭,創新建立“快立快審保時效、快調快結保運營、快執快兌保權益”的“三快三保”機制,近三年累計發出司法建議5份,開展法治宣傳10余次,推動形成“糾紛預警-聯動調解-跟蹤回訪”全鏈條解紛模式,讓“小法庭”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考卷”上寫下精彩答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