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訊(通訊員 吳慕楓 孫小婉)3月17日,走進位于小池濱江新區的湖北科普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李超正帶領團隊調試一臺即將投產的拉伸流變擠出裝置。這臺由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團隊與科普達合作研發的設備,標志著企業在光通信材料領域的技術攻關邁出關鍵一步。
測試產品。通訊員 供圖
“傳統設備對材料剪切塑化過強,易導致熱降解,而新裝置通過拉伸流變技術,像‘拉面’一樣溫和處理材料,既保證塑化效果,又大幅提升產品壽命。”李超手持裝置轉子介紹道。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普達深耕高分子改性材料領域二十余年,堅持“創新立企”,累計獲國家專利授權39件,并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光電線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4年,公司新三板掛牌上市并躋身創新層,產銷量突破9.2萬噸,產品獲湖北省精品認定。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是突破‘卡脖子’技術的核心路徑。”李超表示,公司與瞿金平院士團隊共建聯合研發實驗室,圍繞低煙無鹵阻燃聚烯烴護套料等關鍵材料開展攻關,實現“企業發榜、高校揭榜”的精準對接模式。預計今年6月,新設備投產后將推動生產效率提升30%,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項目建設現場。 通訊員 供圖
當天,在距離科普達僅數公里的湖北欣盛達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項目負責人危志堅透露,公司一期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4月底設備進場后,5月即可投產。
“首筆7000萬元訂單將于10月交付,未來年產值預計突破5億元。”作為一家大型電線電纜企業,欣盛達的快速落地,正是黃梅光通信材料產業鏈集聚效應的生動縮影。
欣盛達電線電纜項目投產后,可與科普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通過科普達公司就近提供塑料顆粒,推進企業發展和光通信新材料產業持續壯大。
光通信材料產業是黃梅的主導產業之一。該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融圈強鏈為突破口,錨定創新驅動與科技招商、產業招商,以“鏈式思維”推動產業聚變。上游導體材料、中游電纜制造、下游通訊電氣設備等環節緊密銜接,吸引宇洪光電、時代精銅、雙杰電氣等20余家優質企業落戶,形成“原料—加工—應用”全鏈條閉環。2024年,黃梅光通信材料產業規模突破60億元,產值同比增長47%,集群效應初顯。
“龍頭企業的技術溢出和訂單牽引,讓中小配套企業有了‘靠山’。”黃梅縣科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專班服務,推動鏈上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例如,科普達與宇洪光電合作研發的耐高溫光纜護套料,已應用于5G基站建設,成本較進口產品降低40%。
黃梅的雄心不止于縣域產業升級。作為武漢都市圈“光谷第九園”的重要承載地,小池科技產業園正以“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黃梅”的定位,深度融入“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園區內,科普達等企業為武漢烽火通信、長飛光纖等頭部廠商提供關鍵材料,區域協作產值占比超60%。
“我縣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使其成為武漢光通信產業鏈外溢的首選地。”黃梅縣委常委、小池濱江新區黨工委書記商勝輝表示,園區通過“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黃梅”“總部在武漢、生產在黃梅”等模式,實現人才、技術、資本跨區域流動,打造武漢光通信產業配套基地。
春潮涌動,黃梅光通信材料產業的“向新力”愈發強勁。剛剛與黃梅簽訂的協議總投資30億元的永輝精密組件制造項目,將作為帶動型項目,帶動上下游企業,助力黃梅形成超百億產業集群。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的“華中科技大學小池實訓基地”也已提上日程……“依托黃梅籍院士資源搭建科創平臺,以創新驅動、技改擴能培育新增長點,全力打造百億光通信材料產業集群。”黃梅縣政府辦主任李永強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