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訊 (通訊員 鄭鑒峰 吳宇)“展陳的形式很新穎,科技感十足,在縣城的博物館參觀,也有不輸省級博物館的感受。”4月15日,在黃梅縣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張女士說。走進黃梅縣博物館,歷史與現代的碰撞撲面而來。
在各個展廳,一件件歷史文物靜靜陳列在展柜中。通過一旁的互動屏幕,觀眾可以親手"翻閱"這件珍貴文物的數字版本,每一處筆觸、每一道歲月痕跡都清晰可辨。當黃梅戲、黃梅挑花、禪宗祖師傳說和岳家拳等非遺文化遇上3D全息投影,科技賦予了文化新生命。
據介紹,黃梅縣博物館建筑面積7465平方米,主體分三層建設,由《黃梅淵源》《黃梅烽火》《黃梅挑花》《黃梅戲宗》《禪宗源地》《黃梅岳家拳》等六個部分組成,共收藏各類文物近萬件。為了讓市民游客通過博物館更直觀地了解黃梅的歷史文化,近年來,黃梅縣博物館按照發展全域大文旅工作部署,全面啟動數字化升級工程,通過“科技+文化”的創新融合,將館藏文物與黃梅戲、禪宗祖師傳說等地方特色資源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配合文字、實物、照片、場景復原等形式,對黃梅的人文歷史、文物史料進行立體呈現,打造智慧化、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新場景,讓沉睡的千年文化遺產煥發新生。
“數字技術打破了時空界限,聲光電的新技術的引入帶來沉浸式的感受,讓文化傳播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參與。”黃梅縣文物保護和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敏介紹,例如“鎮館之寶”元青花瓷器“褐彩牡丹塔式蓋瓶”,在數字影像技術的加持下,市民游客能夠更加清晰、直觀地感受青花瓷的美。
數字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游覽體驗感,也讓黃梅博物館成為來梅旅游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據統計,2024年以來,博物館日均接待量超200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超58.3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35%。
值得關注的是,該縣將參觀博物館納入“東山問梅村——繡娘田園”特色旅游線路,聯合景區吸引游客從“游山水”延伸至“看文物”“品非遺”,并創新推出“非遺進館”活動,邀請岳家拳傳承人在博物館開設互動課堂,組織研學團隊參與拓印、戲曲體驗等實踐項目,讓靜態的歷史“活”起來,成為游客了解黃梅文化的第二課堂。
黃梅縣文旅局黨組書記蔣毅表示,下一步,將建設文物大數據中心,開發數字藏品、VR研學課程等衍生業態,打造輻射鄂東地區的數字文博新高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