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訊 (通訊員 張志林) 4月22日,筆者來到黃梅縣大河鎮考田村,看到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之相連的箱體發出輕微的運轉聲。
這里是考田村新建的生活污水處理站,看似普通的設備卻承載著鄉村振興的生態密碼。
“這套太陽能一體化設備每天能處理290人的生活污水,出水水質達到二級標準,相當于給村里建了個‘水銀行’。”考田村黨支部書記吳利華指著正在運行中的污水處理站介紹。數據顯示,該村今年新建的2座處理站配套6公里管網系統,可灌溉農田30余畝。
“考田村的農村生活污水和廚房用水統一接入管道,最終匯入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終端。改造后,該村下雨天污水四溢的情況沒有了,異味也消失了,村民居住更舒適了。”吳利華進一步說道,而且每家每戶房屋外預留的標準接口,既保證當前需求,又為未來留足發展空間,真正實現了“一次改造、長期受益”。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2025年,黃梅縣積極推動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垃圾協同治理工作(“廁污垃”協同治理)。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示范先行、整村推進”的思路,探索建立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垃圾協同治理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黃岡市生態環境局黃梅縣分局土壤污染防治股負責人胡征兵介紹,目前,黃梅縣已形成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協同治理模式和“雨污分流”+“收集井+管網+大三格+終端”的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藝流程。第一批26個村5000余戶農戶的農村改廁及生活污水協同治理項目已全面鋪開,將陸續推進該項工作。
小成效催生大轉型。通過統籌廁、污、垃治理鏈條,不僅解決了農村黑臭水體、蚊蠅滋生等問題,更從根源上降低了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轉型。
黃岡市生態環境局黃梅縣分局副局長王劍表示,按照規劃,到2025年底,黃梅縣計劃新改建農村無害化戶廁800戶以上,實現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8%、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86.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0%以上,并全面建成五級垃圾處理體系,確保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