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周富平 占博
暮春四月,福白菊種植區一片新綠。4月28日,一場以“推進福白菊進藥典,助力菊花產業發展”為主題的代表活動在麻城市福白菊核心產區福田河鎮、黃土崗鎮拉開帷幕。
代表們深入田間地頭、育苗基地、生產企業、檢測中心實驗室為福白菊進藥典把脈問診。麻城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馮向,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伍惠出席活動。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專業代表小組18名人大代表,以及菊花產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活動。
實地調研走訪,人大代表深入菊花產業“全鏈條”
上午八時許,調研組首先走進市公共檢測中心菊花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各項精密儀器有序運轉,正在開展福白菊安全指標檢測、藥用活性成分和食用有益元素含量分析,讓代表們直觀感受到科技賦能對于產品質控的重要意義。
隨后,代表們參觀了菊花脫毒苗育苗基地,“我們的脫毒苗抗病蟲害能力強,成活率高,畝產干花可以維持在160公斤左右,而且市鎮兩級投入專項資金進行補貼,菊農只需要支付少量費用就可以進行種植”,基地負責人的介紹,讓代表們直觀感受到近年來福白菊產業在種苗繁育技術上的突破。在金蘭農業、軒晟軒農業,代表們詳細了解菊花的深加工,參觀以菊花為原料生產、研發的各類產品,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于菊花標準化建設、提升品牌附加值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局長、代表面對面,回應訴求搭建問題解決“新通道”
實地調研結束后,在福田河鎮代表聯絡站召開專題座談會。麻城市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管局、公共檢測中心、菊花辦等部門負責人一同走進代表聯絡站,直面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結合實地調研情況和工作實踐,圍繞菊花種植、政策支持、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等方面開展深入討論。
近2個小時的問答和交流活動中,大家各抒己見,就優化灌溉方式、土壤對產量的影響、品牌保護等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相關局長匯報了福白菊進藥典工作進展情況,并就代表提出的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馮向在點評時指出,這次農業專業代表小組活動既是落實“聚力支點建設·代表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局長進代表聯絡站”、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同時也是一次代表意見建議專題督辦,更是凝聚各方力量、破解產業瓶頸、推進福白菊進藥典的務實行動。
他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圍繞進藥典申報、全產業鏈開發等重點任務主動作為,積極認領任務,加強部門協作,整合資金政策,強化工作落實,真正把代表建議轉化為菊花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藥典突圍攻堅,全鏈協同繪就產業升級“新進展”
此次代表活動核心內容聚焦在“福白菊進藥典”這一關鍵。據了解,菊花作為麻城傳統農業優勢產業,已有1500余年種植歷史,規模之大、品質之優在國內享有盛名。而福白菊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總黃酮、綠原酸等藥用成分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菊花品種,麻城市委市政府自2021年起將“福菊進藥典”列為重點任務,旨在通過納入《藥典》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
今年的麻城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持續推進福白菊進《藥典》,全鏈條發展以菊花為龍頭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謀劃建設福白菊國際產業園,培育藥旅融合、藥膳藥飲、中醫康養等多元業態,加快打造“中國菊谷”。
福白菊進藥典既是“攻堅戰”,更是“翻身仗”,經過代表們的熱烈討論,福白菊這一特色產業的藥典攻堅之路也愈加明晰。代表們一致認為,《中國藥典》是國家藥品質量標準的“風向標”,福白菊納入藥典,不僅是對其藥用價值的權威認證,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農產品到藥品”跨越的關鍵一步。
2025年是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也是開啟支點建設新征程之年,福白菊進藥典的申報工作也已進入關鍵階段,必須以“志在必得”的決心,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打好入典攻堅戰。
馮向指出,福白菊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發展規模好、富民效果好、藥用效果好,但仍需在品種優化、質量提升、市場研判上下功夫。要千方百計提高產品質量,從脫毒苗培育入手,推動品種改良,針對性提高綠原酸等有效成分含量;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產品單價,保障農民利潤,增強種植積極性;千方百計提高研發能力,精準研判消費需求,拓展藥用、飲用、保健等功效,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整合農業、科技、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加快推動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研發中心,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讓福白菊真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
本次農業農村專業代表小組活動共收集福白菊產業發展的具體意見建議9條,現場協調解決2條,梳理形成代表建議6條,將及時交相關部門進行研究解決,持續跟蹤督辦,形成閉環管理,助推菊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