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石素君、黃大林)“現在給娃子捏捏小手就能退燒,比去鎮醫院方便多了!”近日,大冶市殷祖鎮赤山村衛生室里,段辛江醫生一邊給哭鬧的孩童做小兒推拿,一邊向家長介紹中醫技術。鄉村衛生室如今能熟練玩轉艾灸、刮痧等“巧活兒”,得益于大冶市衛生健康局開展的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過去,不少村醫對中醫藥服務心存顧慮:“開方子拿捏不準,更別說擺弄針灸罐了。”針對這一問題,大冶市衛生健康局將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納入“暖心工程”——大冶市財政撥款、市中醫醫院組織實施、村醫分批輪訓,邀請大冶市中醫醫院專家現場示范教學,并配備15名“線上輔導員”提供實時指導。
培訓內容緊密貼合農村常見病防治需求,涵蓋火龍罐、溫通罐、銅砭刮痧、小兒推拿等6類實用技術。“課程表都是圍繞頸肩腰腿痛、慢性病等鄉村多發病制定的,特別實用。”羅家橋街道村醫柯海霞的筆記本里,詳細記錄著針對糖尿病的耳穴壓豆療法。
“捏脊要順著膀胱經,力度得像揉面團般柔中帶勁。”在培訓現場,專家們蹲在實操臺前,手把手指導村醫調整手法。
為確保技術“落地生根”,培訓項目實施“實操打卡制”,每天強化1至2種手法,每周提供5份案例分析,讓村醫們在反復練習中打磨技藝。茗山鄉彭晚村村醫陳潤枝為掌握溫通罐技術,在家人身上反復實踐十余次,如今已成為村民信賴的“疼痛調理專家”。
據悉,近兩個月時間,參訓村醫累計完成1400小時技能訓練,提交1000余份基于實際病例的分析報告。
“經過三次溫通罐調理,困擾多年的痛經改善了很多,再不用四處求醫了。”金湖街道柯莊村38歲的村民王紅桂對村衛生室的新療法贊不絕口。如今,大冶市各村衛生室的中藥特色日益凸顯,艾灸盒、刮痧板成為標配,拔罐、耳穴貼敷等項目深受群眾歡迎。
據統計,今年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量達1.5萬人次,同比增長近67%,群眾滿意度達94%。更讓村民安心的是,大冶市中醫醫院開通了綠色轉診通道,疑難病癥可直通專家會診,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一根銀針治未病,一束艾草暖民心。”大冶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鐘戰表示,將推動中醫適宜技術納入醫保范疇,讓“簡、便、驗、廉”的療法惠及更多群眾,使村衛生室真正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