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揮家朱其元偕蘇州交響樂團于上海音樂廳獻演“盛世繁花——蘇州交響樂團音樂會”。 文匯報記者 葉辰亮攝
昆曲韻白穿透交響織體,評彈琵琶的婉轉碰撞金屬管弦……
5月19日晚,指揮家朱其元偕蘇州交響樂團(以下簡稱“蘇交”)與昆曲演員徐昀、二胡演奏家沈彤、評彈演員謝嵐、中提琴演奏家陳力,于上海音樂廳獻演“盛世繁花——蘇州交響樂團音樂會”。音樂會以蘇州為中心,用六部委約新作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敘事,恰似蘇州聞名遐邇的雙面繡,在傳統與現代的經緯交錯間,繡出中國交響音樂創作的當代圖景。不過,這些作品并未僅聚焦于印象中江南地區的秀麗精致,而是通過展現其地域特色、文化積淀與時代發展,嘗試挖掘層次豐富的音樂想象與聲音景觀。
首尾作品頗具節慶氣氛。周湘林《金雞湖序曲》(入選2024—2025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的贊頌性主題脫胎于蘇州評彈,用曉暢抒情的語言映襯蘇州工業園區與金雞湖的發展;徐昌俊的《走向未來》則以號角聲開啟進行曲化的多重變奏,打擊樂凸顯熱鬧歡騰——兩者遙相呼應,以主旋律敘事刻畫新時代的蘇州形象。
中間四首作品的蘇州意象則既有顯性(歷史人物、革命斗士)、亦有隱性,且作曲家們皆采用“協奏”的形式,探索了獨奏/唱與樂隊之間多樣化的關系。《音樂故事-孫武》(為昆曲須生與樂隊而作)顯示出郝維亞近年在歌劇創作領域的積累,樂隊托舉昆曲演員徐昀富感染力的念白,講述孫武入吳地及《孫子兵法》的故事,并通過多樣的聲音造型,顫音琴、預置鋼琴等色彩的運用,石塊的快速擊打等渲染情緒變化、推動戲劇發展。徐孟東的交響評彈《丁香花開》采用另一種形式:謝嵐手抱琵琶以吳儂軟語吟唱蘇州歷史中的一段革命情誼——評彈(陳勇曲,翁思再詞)被放置在新語境中,以交響語匯進一步敘事、鋪陳。梁楠的《丹曦》(為二胡與大型管弦樂隊而作)和盛宗亮的中提琴協奏曲《摯愛》,則分別從二胡聲腔化和中提琴的多元表現力,探索東、西弦樂器的情感共通與各具特色。
近年來,蘇州交響樂團積極參與構建中國音樂作品生態的良性循環:不僅重視曲目積累,每年演出比重近40%,還通過“金雞湖作曲比賽”積累優秀曲目,而且將系統化的原創委約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推動以江南和蘇州文化為特色的交響音樂創作,目前已積累30余部委約作品,同時搭建起從孵化、呈現到反饋的鏈條,助力新作品走出檔案式首演的困境。
這場主題音樂會所呈現的多維面向,既顯示出作曲家們正在尋找主旋律或命題式創作的新途徑,也是蘇交關注國家原創音樂發展之成果積累的體現。中國音樂創作生態的良性循環既需要優質的種子,也需要讓種子持續生長的土壤,如此才能成就“盛世繁花”的春天。
(魯瑤 作者為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特約評論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