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文漪
“咚,咚咚——”5月15日,輕快的非洲鼓點與《布谷鳥》旋律在武漢市硚口區宗關街道一間活動室內躍動,近10名表演者專注地敲擊著鼓面,眼神沉靜而明亮。這支名為“新生藝術團”的團隊正在為接下來的演出排練,成員均是精神障礙康復者。鼓聲背后,藏著一段從封閉走向社會的重生故事。
硚口區精神康復服務于2019年啟動。初期推進并不順利,“很多家庭拒絕開門,甚至隔著門喊‘不需要’。”社工堅持每周上門溝通,以耐心化解抵觸。他們發現音樂能緩解患者情緒,組建公益團隊指導。2023年9月,清晨社工孵化出“新生藝術團”——在音樂療愈中,平日沉默的患者竟主動向教音樂的社工老師打招呼。
興趣小組從3-4人發展為登臺演出的數十人團隊,商場演出帶來的報酬成為他們重返社會的“第一份收入”。2024年底,萬邦社工接棒后,服務重點轉向就業支持:“最需要做的是讓他們邁出家門、接觸社會。”
為搭建社會融入階梯,社工設計出“擬態環境”就業模式:組織康復者參觀普瑞眼科、電影院等企業,在模擬職場中觀察工作流程;與舊物回收公司合作的社區以物換物項目中,康復者參與舊物分類可獲報酬;普瑞、正大物流、圓通快遞等企業承諾為評估達標者提供崗位,已開放環衛等基礎崗位。目前,多數康復者通過志愿服務過渡,如在貝殼公益“防跌倒”課程中擔任志愿者,以志愿者補貼形式發放至個人。
排練現場,團長黃凱正組織大家加緊練習,“現在他可是我們的‘多面手’!”社工展示著藝術團團長黃凱制作的演出視頻。加入新生藝術團后,他主動自薦擔任團長職務,如今還能承擔著活動策劃、視頻剪輯等任務,在藝術與康復的道路上,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在排練室角落,一位母親輕拍著28歲女兒的肩膀——女孩剛出院,母親便主動聯系社工,希望繼續參加演出排練,母親拉著社工的手說:“女兒參加藝術團后情緒穩定了很多,這兩年都沒再發病。”
截至目前,硚口區精神障礙康復服務累計建檔服務對象達1900人,70%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總服務超4萬人次。
不遠處,硚口區精神康復陣地正在加緊建設中,500平方米的空間將設立排練室、心理疏導區等功能區,預計6月底投用。這一平臺不僅服務重癥患者,還將擴大服務范圍,開設面向普通人群的壓力管理與情緒疏導的免費服務,“精神健康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硚口區工作人員介紹,針對患者家屬長期承受的心理壓力,未來將加強家屬關懷、入戶走訪、減輕家庭負擔。鼓聲未歇,更多曾被遮蔽的人生,正在這里尋回光的方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