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喻昭陽 張玖杰 通訊員 彭娟
5月24日上午,在荊州市中醫醫院婦科門診,一位女患者因痛經前來就診。彭仙輕按患者手腕,指尖在穴位間輕按,拈起銀針,精準刺入合谷等穴位。隨著針尾輕顫,女孩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真的不疼了!這銀針比止痛藥還快!”
彭仙,荊州市中醫醫院一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湖北時珍人才中醫藥骨干人才,內分泌科亞專業組組長,從醫21載,用銀針點化病痛,以柳葉刀破開陰霾,在傳統與現代中,書寫著當代中醫人的濟世華章。
中醫診療施仁術,岐黃薪火耀杏林
在醫療領域,彭仙一直遵循中醫傳統理念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她曾接診一位老年女性患者,長期受老年性陰道炎困擾,十余年飽受下體灼痛折磨,病情嚴重時需用冰塊冷敷緩解痛楚,日常生活深受影響,甚至不敢穿短褲。
彭仙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優勢,詳細問診,精準判斷患者證候,依據其體質特征,開具祛濕熱中藥,采取內服與外洗相結合的治療方案。
一周后,患者復診,眼中滿是驚喜與感激:“十多年來,我從未有過這般輕松之感!原來中醫并非人們口中的‘慢郎中’,而是能直擊病根!” 還給彭仙送上一面錦旗。
彭仙對經方活用的智慧令人稱奇。面對42歲潮熱盜汗的更年期患者,她巧用烏梅湯。患者服藥七日,困擾半年的潮熱癥狀竟退去了。“我們要用現代臨床經驗破譯古人智慧。” 她常這樣說。
柳葉刀尖舞春風,微創之術解沉疴
在婦科手術室,無影燈下,腹腔鏡器械泛著金屬冷光。
58歲的劉女士是中西醫交融的受益者,盆腔93mm的巨大囊腫被腹腔鏡精準摘除。絕經三年的她,因渾身疼痛在醫院康復科治療久不見好轉,超聲發現盆腔巨大囊性包塊,被診斷為 “絕經后卵巢囊腫”。
轉到婦科后,彭仙為其實施腹腔鏡手術,病檢為右側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術后配合中醫中藥治療,患者再無渾身疼痛不適。彭仙說:“現代醫學讓我們看清病灶,而中醫能調理產生病灶的土壤。”
急診室深夜的警報見證著彭仙果敢的另一面。
一天晚上11點,彭仙在家中接到急診電話。一名25歲患者因腹痛就診,CT檢查后查出盆腹腔內有大量積液,高度懷疑是黃體破裂。
“等HCG結果來不及了,如果失血過多會有生命危險!”彭仙果斷對患者進行后穹隆穿刺檢查,抽出不凝血5ml,當即決定迅速進行手術,確診黃體破裂腹腔大出血,挽救了患者生命。
術后,她又開出補氣攝血的中藥方,“手術刀切除的是病灶,中藥修復的是元氣。” 科室擁有婦炎清顆粒、婦炎寧顆粒、婦炎安顆粒等14種院內制劑,運用在盆腔炎、子宮肌瘤、月經不調、不孕癥等疾病上,“西醫精準打擊 + 中醫整體調理” 的模式療效顯著。
科普傳播行仁道,醫患攜手共安康
“彭醫生,HPV疫苗和宮頸篩查到底啥關系?”“黃體酮和安宮黃體酮到底有什么區別?” 診室外的長隊里,常有患者提問。如今這些問題都能在她的短視頻里找到答案。鏡頭前的她,耐心講解著 “中藥與綠豆相克” 的誤區。每條2分鐘的視頻背后,是20年臨床經驗的結晶:“西醫講循證,中醫重傳承,而科普要讓兩者‘說人話’。”
彭仙用銀針串聯起千年岐黃智慧,以柳葉刀對接現代醫學前沿。她以醫者仁心,在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讓中醫傳承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