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胡穎波為各村書記講解直播電商基地創新工作機制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羅潔兒 沈思群 蘇尹靈 攝影 馮琮淇)八年前,京山市馬嶺村還是房屋破敗、溝渠淤塞的空心村;如今,它已蛻變為協同5個鄰村打造幸福小鎮集群的鄉村振興典范。在這場華麗蝶變中,“00后”村書記助理胡穎波用沾滿晨露的運動鞋丈量鄉野,以“新農人”的智慧為“馬嶺模式”注入時代新韻。
從“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到“全國文明村鎮”,馬嶺村深諳“五大振興”協同發展的秘訣:175棟返鄉人才別墅與2200平方米銀色康養社區相互輝映,智能大棚里的傳感器與非遺黃酒坊的陶缸奏響產業融合新曲。在黨旗引領下,11名交叉任職的村企干部充分發揮“雙帶”作用,為產業興旺注入澎湃動能。馬嶺村“九馬回槽”的歷史底蘊深厚,而胡穎波從前任張立書記手中穩穩接過接力棒,在新時代續寫著屬于馬嶺村的輝煌篇章,將老一輩的奮斗精神與青年的創新思維有機融合,推動村莊邁向新征程。
圖為:時值農忙,胡穎波檢查水渠通水情況
5月21日,筆者跟隨這位被村民親切稱為“小胡書記”的青年干部,親歷了他充實而忙碌的一天。
破曉時分,晨光微露,胡穎波已穿梭在榮獲“全國最美村鎮”稱號的生態廊道,查看今年為返鄉子女新修的21幢別墅建設情況。這些拔地而起的建筑,不僅是游子們的安居之所,更是馬嶺村發展活力的生動寫照。工作中,他與建筑工人面對面交流,從鋼筋水泥的質量到墻面的平整度,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房子是村民一輩子的大事,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他的話語中滿是堅定。
隨后,胡穎波來到水渠邊,蹲下身子仔細檢查通水情況。他伸手撥開漂浮的浮萍,查看是否存在堵塞。“水渠是農田的命脈,只有水流暢通,莊稼才能喝飽水。”他一邊檢查,一邊與村民交談,認真記錄用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水渠堵了,自己清理費時費力,現在有小胡書記幫忙協調,問題很快就能解決。”
在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現場,胡穎波全程緊盯施工進度。看著工人們清理池塘淤泥、改造護坡,他不時與專家探討治理方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馬嶺村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我們既要改善水質,也要打造景觀,讓村民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下午兩點,烈日當頭。胡穎波帶領百名參訓村書記走進“馬嘉領電商直播基地”。“我們與武昌首義學院共建的‘校企地’模式,就是要讓高校智力、企業資源與鄉村需求精準對接。”他熟練操作抖音小店的貨品上架,現場解讀“高校飛地直播”+“農村基地直播”的雙輪驅動模式,“這些農村散養的雞蛋、鵝蛋以及白花菜等產品通過直播間,快速架起了與武漢市消費市場的通道,提升了馬嶺村農特產品的品牌影響力!”當日2小時的直播,直播間總觀看人數達3072人次,峰值在線人數突破827人。
作為湖北省干部教育馬嶺鄉村振興培訓基地的講師,胡穎波熱情地向各地村官干部介紹馬嶺村校企地合作項目。他分享著村莊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的經驗,希望吸引更多目光關注馬嶺,為村莊發展帶來新機遇。“把馬嶺的經驗傳遞出去,也把外面的好思路帶回來。”他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腳下不沾泥,怎么敲開萬戶門。”在檢查農田種植情況時,胡穎波這句樸實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汗水浸透了他的襯衫,卻澆不滅他服務村民的熱情。他用雙腳丈量著馬嶺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傾聽村民的每一個訴求,用實干贏得了村民的認可與擁護。這位年輕的村書記助理,正用青春和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也為新時代青年投身基層樹立了榜樣,讓人們看到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