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爽)5月29日,由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董慧主持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課題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開題報告會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學術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八號樓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西南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湘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許曉東,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學東先后在開幕式致辭。開幕式由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張明新主持。
許曉東與線上線下嘉賓和師生親切互動,對長期以來支持、幫助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本次開題報告會意義非凡、使命重大,從學理高度和哲學深度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對西方現代文明的超越、對人類文明價值共識的凝聚以及對世界文明百花園的豐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底蘊研究的世界維度與歷史深度。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在高度、廣度和深度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這一課題提出獨到見解和寶貴意見,產生更多智慧成果。
王學東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也希望課題組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在文明底蘊闡釋、理論體系完善、價值引領凝聚等方面勇于探索、銳意進取,努力產出更多高質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課題首席專家董慧教授從選題由來與選題價值、課題基本設計、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和重點問題、總體思路與研究計劃四個方面進行了課題開題匯報,介紹了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
子課題一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特崗學者”歐陽康,子課題二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文紅玉,子課題三負責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郭麗雙,子課題四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吳畏分別就各自負責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創造等內容進行了匯報。
專家評議組針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這一課題,展開了多維度、深層次的剖析與討論,提出了充分、寶貴的意見。同時,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這一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研討,提出了諸多新穎的學術觀點,呈現了一場豐盛的思想交流盛筵。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韓慶祥,針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這一課題提出四點意見:要確立好分析框架,要把握好過去生成、現在發展、未來創造這三大維度,要從哲學上區分文化和文明,要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接著,他強調要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攫取理論資源。
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長駱郁廷,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課題開展提出兩方面的意見:一方面,課題研究需要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意蘊”這一主題,把握好主課題與子課題的辯證關系;另一方面,要準確界定中華文明的范圍。此外,他強調要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詮釋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將連續性作為中華文明的首要特性加以提出。因此,在學術研究中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五千年歷史,在文明比較視野中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價值。
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艾四林指出,要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所具有的三個重要特點:一是現代性,二是世界性,三是引領性、創造性。他認為,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強調了守正創新在中華文明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中的重要意義,還正確認識到了文化自信在中華文明走向世界過程中的重要價值,更深刻地理解了開放包容對于中華文明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極為強烈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北京大學哲學系博雅講席教授、中國人學學會會長豐子義指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需要重點關注四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深刻剖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理論;二是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首先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三是要全面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創造”的多維內涵;四是要高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的深刻內涵。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的學術探討中,他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從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為正確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佑新高度肯定了課題組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重大課題的匯報:一是課題研究的問題意識突出,二是研究視野開闊,三是研究框架的邏輯性很強。他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思考:一是文化自信論在本體論上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二是“兩個結合”在方法論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三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價值觀上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武漢大學主流意識形態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弘毅特聘教授項久雨指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需凸顯理論深度、歷史厚度、時代溫度與世界廣度。在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的學術探討中,他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體系化、學理化地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突出文化主體性和文明底蘊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作用,為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本質差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和科學指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辛向陽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課題意義重大,開題報告邏輯清晰,在課題研究中要區分文明與文化兩個概念,加入黨的創新理論、“五大文明”、文化強國等內容。在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的學術探討中,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身就是追求文明、實現文明、在文明中成長出來的現代化。其中需要關照到文化強國的目標、國家整體的思想創造力,要在實踐中總結具體創造了哪些文明新形態,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專家評議組組長、西南大學原黨委書記黃蓉生作評議總結,她高度肯定了研究團隊前期充分的準備、學校與學院強有力的支持、課題論證周全系統的設計、課題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并提出了課題研究優化的方向與建議,期待課題組取得更多優秀成果。
隨后,在課題組總結環節,董慧教授表示會充分吸收各位專家的寶貴意見,努力形成更多高質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歐陽康教授提出,課題組內部會認真梳理、總結各位專家的意見,在總體上加強設計,以更多、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會議最后,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表示,期待與各位專家學者攜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持續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研究”的學理闡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