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度黯淡的老房舊瓦到重獲新生的別樣舞臺,從游客如織的打卡景點到更加立體的文化窗口,在北京,以演藝資源深度賦能城市更新的嘗試方興未艾。在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層面,許多先行的“北京經驗”值得分享與探討。
琵琶名家吳蠻與大提琴家宋昭走進宏恩觀。古建音樂季/供圖
昆曲《游園·驚夢》在正乙祠戲樓上演。北京晚報記者 方非 攝
著名鋼琴家鮑蕙蕎在五塔寺演奏。古建音樂季/供圖
古建筑搭起獨特演藝舞臺
清風徐徐,鳥鳴盤旋,夜色中的燃燈塔影靜默佇立,被腳下飄來的音樂裝點、環抱。上周,2025京津冀古建音樂季在通州區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筑群啟幕,開幕當晚,運河船工號子蒼勁唱響,琵琶弦音宜動又宜靜,草原上的馬頭琴與自印度遠道而來的塔布拉鼓對話諧鳴,數百年前曾回蕩鐘磬之聲的大成殿月臺,再次因音樂而醒來。接下來,古建音樂季將持續走進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大覺寺、北京白塔寺及周邊地區。
昔年,張藝謀執導的太廟版歌劇《圖蘭朵》轟動一時,如今,越來越多的古建筑正成為承載演藝資源的新天地。
演藝新空間與“會館有戲”品牌持續推進建設,讓不少沉寂多時的老會館再度賓客盈門。在顏料會館,沉浸式曲藝劇《南城記憶之“老門神”》深挖周邊區域留存的老北京風土人情;在正乙祠戲樓,昆曲《游園·驚夢》充分利用這座“古戲樓活化石”的底蘊空間;在湖廣會館,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把此處見證的革命往事與梨園傳奇寫入劇情,兩輪駐演下來,曾經的“京城第一會館”已經在不少年輕觀眾中立住了名號。
“定制化”挖掘古建更多內涵
在古建筑里做演出,“首先要知道文物保護的紅線在哪里。”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總制作人李東說。古建筑不同于可以適配各類劇目的傳統劇場,若要讓這些珍貴的空間得到真正的活化利用,“定制化創作是前提條件。”以《金風玉露》為例,在布設燈光音響時,所有的線纜都依據湖廣會館的場地條件進行了特殊的技術保護,隔絕對文物本體的損傷。
古建音樂季主理人姚瑛同樣秉持一種“定制化”的理念,在每場演出的內容與空間的對應上,她與音樂家堅持找到“強關聯”的平衡。比如,今年音樂季的開幕演出地點選在多元文化交織共生的“三廟一塔”,于是,來自天南海北的樂器和音樂形式在這里相聚相融。
自2021年創立以來,古建音樂季已有許多成功探索:五塔寺銘刻著乾隆對母親的孝心和祝福,當德高望重的鋼琴家鮑蕙蕎在樹蔭與石刻間奏響琴音,兩位慈愛從容的女性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望;國子監歷史悠久,“琥珀四重奏”選取在時間跨度上與之匹配的作品演奏,于西洋弓弦間留下無問東西的回響……
多方聚力深度盤活空間
說起最令姚瑛難忘的一場演出,莫過于2021年古建音樂季初次走進宏恩觀的那天。彼時,宏恩觀剛剛完成騰退,4批30位保潔人員連續清掃了10個小時,才終于露出了地面。“那一次的舞臺,好像搭在了一片工地里,周圍全是腳手架。”姚瑛印象深刻,但當琵琶名家吳蠻與大提琴家宋昭的琴聲開始流淌,時間的塵埃被震落,宏恩觀的過往掀開了動人的一角:位于中軸線北端的宏恩觀被稱為“龍尾之要”,1296年始建為佛寺,后擴建改為道觀,它一度是清朝太監的養老之地,也是數年前文藝青年的小聚之所。這場幾乎在“廢墟”里完成的演出,讓姚瑛和同事們“真正看到音樂如何盤活一座建筑”。
“我們想讓更多的建筑像宏恩觀一樣,因為演藝資源的注入得到新生。”姚瑛說。今年,古建音樂季首次突破單一地域,實現京津冀三地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聯動,音樂家將陸續到訪蔚縣玉皇閣、保定市淮軍公所博物館、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天津安里甘藝術中心等多個空間,這次足跡的擴展,得到了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門聯合指導及屬地文旅部門的大力幫助。而4年來,“政策扶持+商業資金”的模式始終維持著音樂季的演出品質和高效運轉。《金風玉露》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聯、天橋盛世集團等多方合力助推下,票房、文創都交出了合格答卷,讓會館真的“有戲”了。
李東說:“北京是首善之區,我們希望能打出一個樣、摸索一套方法,為北京乃至全國的古建筑活化利用提供參考。”循著《金風玉露》與古建音樂季的成功先例,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會長張海君建議,以古建筑為代表的演藝新空間在布局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時,一大關鍵是要找到獨特的定位符號,“這個因地制宜的過程要靠運營團隊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共同把脈問診,長期關注。北京晚報記者 高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