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咸寧通山縣,一條村民隨手發在微信群里的求助視頻,不到24小時就得到了解決。快速反應的背后,是當地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創新“小微權力”監督模式,讓干部圍著群眾轉、把問題解決在田間地頭。來看報道。
初夏時節,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這片水稻長勢喜人,73歲全賢合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不久前的一場大雨過后,他發現田邊溝渠新修的水泥擋水墻,突然冒出幾個窟窿,水源源不斷流到田里,更著急的是,頭天,他才往田里撒了化肥。
咸寧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村民 全賢合:傍晚我就來看,大水往田里直冒,把肥料水全部沖跑了。
情急之下,全賢合拍了一段小視頻,發在了村民微信群里。這條信息,立刻“戳”到了村黨支部書記鄭傳奇的手機上。
咸寧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黨支部書記 鄭傳奇:第二天我們過來看,當時就組織村民,把這個漏水的地方全部用水泥把它補好。
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村民 全賢合:及時跟我搞好了。
記者:滿不滿意?
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村民 全賢合:滿意!
老全的“滿意”,是通山縣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通山縣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手術刀”對準基層“末梢神經”。
記者看到,在隱水村,“三務”公開欄陽光透明,村民微信群成了“不下班的監督哨”。更接地氣的是,干部們主動走出辦公室,把“村灣夜話”“屋場連心會”開到村民家門口。
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黨支部書記 鄭傳奇:做到公開透明,讓群眾心里面有什么好的意見,或者村委會有哪些還做得不到位的,及時在這個群里面反饋出來,我們及時整改。
從微信群里的“秒回”,到田間地頭的“速辦”,通山縣用暢通的“微監督”曬出了“小微權力”,更“曬”出了干部作風的轉變。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通山縣黨政主職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清單, 像修路、通水、治環境這樣的“硬骨頭”,已啃下46項。
(長江云新聞記者 李先華 章珩 通山臺 王賢波 通訊員 方盈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