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6月18日至21日,入梅以來一條暴雨帶橫跨我省。據氣象部門統計,截至今天(22日)下午5點,全省面雨量高達120毫米,接近我省歷年平均梅雨總量的近一半。湖北83個縣市區724個鄉鎮遭受暴雨,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多地為特大暴雨。今天(22日),雨勢較前兩天有所減弱,灄水、倒水、舉水全部退出設防水位,汛情總體平穩。
湖北迎戰強降雨丨蘄春: 確保關鍵時刻隊伍拉得出用得上
今天(6月22日),雨勢主要集中在湖北東部,18日到今天下午5點,黃岡平均面雨量接近175毫米,位居全省17個市州首位。其中,蘄春朱沖站過去24小時達到了全省最大降雨量158.5毫米,當地已經啟動地質災害防御III級響應。
記者 劉慶志:我身旁就是一處滑坡點,滑坡土方量大約有300方,像這樣的滑坡點,4.5公里的山路上目前已經有八處,當地從昨天下午三點就開始組織了應急搶修。
黃岡蘄春縣大同鎮兩河村黨總支書記 王端詠:預計今天晚些時候,可以把路上的滑坡體全部清理干凈,恢復道路通暢,有村干部、應急隊員,需要的物資幫他們(村民)代購。
應對地質災害,蘄春縣防辦成立8個工作組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工作,省地質局也安排了10名專業技術人員協助防災。
湖北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地質環境中心副主任 蔡恒昊:結合氣象預警和監測儀器及時發布預警,發現險情劃定風險區,組織撤離群眾,這個點就是昨天下午7點鐘左右發生了局部塌滑,我們及時撤離了3戶群眾。
截至今天上午,蘄春縣共轉移群眾272戶431人。張塝鎮六溪沖村將住在山邊、河邊等有安全隱患的15戶22人,及時轉移到了安置點。
黃岡蘄春縣張塝鎮六溪沖村村干部 柴仁瓊:按照每人每餐20元的標準為大家做飯,兩名村干部全天候陪同大家。
黃岡蘄春縣張塝鎮六溪沖村村民 汪金中:有吃有喝的,我們在這里很安心。
黃岡蘄春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蘄春縣應急管理局局長 鄧小明:采購了編織袋、雨衣、雨鞋、救生衣、排澇水泵等應急物資和裝備,按照部門職責分工組建了800余人應急搶險隊伍,確保關鍵時刻隊伍拉得出、用得上。
(長江云新聞記者 劉慶志 劉騫 馮超 蘄春臺 陳祥)
湖北迎戰強降雨丨宜昌:隱患復核+動態監測 筑牢地質安全屏障
強降雨暫歇,但雨后24-72小時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在宜昌,地質技術人員以科學精準的隱患復核與動態監測,筑牢地質安全屏障。
在遠安縣余家畈村盤山公路上,當地自然資源部門正聯合地質專家對坡面進行隱患復核。
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工程師 熊峰:我們把這個被動防護網進行一個恢復,保證后期的再能夠又繼續攔截這個石頭。
18日開始,傾盆大雨席卷遠安,當地通過無人機巡查、傳感器數據比對,果斷決定采取搭建防護網、轉移居民等應急措施,19日,因轉移及時,居民成功避險。
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工程師 熊峰:我們覺得風險比較大,立即通知村委會對人員進行撤離,撤離3個小時之后就發生了這個崩落滾石。
三天前,在距余家畈村不遠處的蘆溪灣村,同樣因為提前預警安全隱患,避免了山體滑坡導致人員傷亡。
宜昌市遠安縣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 李佑剛:屬于一個土質滑坡,是由于這個還是屬于排水的沒有地方去排引起的。
宜昌市遠安縣洋坪鎮蘆溪灣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譚群芳:目前等專家評論結果以后,再讓村民返回安全住房。
宜昌是全省最早建設地市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智能化平臺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布設2110個自動化監測預警點,通過“人機智能”模式對287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實時管控,此輪降雨期,已累計提前避險撤離400余戶共計800余人。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副主任 董志鴻:實時捕捉隱患點的一些變形動態,一旦變形數據達到設定的閾值,將直接發送短信提醒至現場的群測群防人員和專業監測人員,一旦認為有發生滑坡、崩塌的可能,就會立即上報村委會。
(長江云新聞記者 鄭莉莉 張瓊 實習生 劉永逸 宜昌臺 許正宇 遠安臺 溫宜飛 虞順意 何磊 張夢萌)
湖北迎戰強降雨丨武漢:迎暴雨“大考” 護學子中考
自6月18日晚上以來,武漢市普降大雨,局地暴雨。強降雨期間正逢中考,確保城市平穩運行、保障考生安全,對有關部門來說,也是一場考試,來看看他們的“答卷”。
這是昨天(6月21日)強降雨期間的畫面,在武漢二中廣雅中學考點外,大雨持續了數個小時,但路面上并沒有太多的積水,但當水務人員撬開其中一個排水口時,里面的水位幾近“滿溢”。他們火速預抽排,避免了積水點的產生。
武漢市江岸區排水管理站排水設施維護管理人員 吳靖:我們目前出動了300余人次,出動設備有160臺,都在附近值守。遇到突發情況,現場馬上有人處理,保證中考學生的考試正常出行。
為應對此輪強降雨,武漢水務部門提前一周排查全市94個中考點位,梳理出20個較高風險點,加強人員和設備部署;疏通考場周邊排水管網,為雨水下泄打足“提前量”。
武漢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處長 彭勇:通過各方努力,這一次我們沒有出現大面積長時間的漬水。
來到武漢市城運中心,記者看到了守護江城的另一張“保護網”。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支撐,武漢進一步整合水務、公安、教育等多部門大數據資源,確保在強降雨等特殊時期,各部門人員聯動更緊密、問題解決更高效。
武漢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綜合調度部負責人 萬勤學:依托城市治理大模型自動監測發現漬水點,并綜合分析雨量雨勢、民情輿情和全量事件數據,及時聯動水務、城管、交管等部門,和江漢、洪山等區早介入、快處置。
(長江云新聞記者 胡禹 宛宇 陳芳芳)
湖北迎戰強降雨丨來鳳:生死十分鐘 暴雨中的轉運
暴雨中,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來看發生在恩施州來鳳縣的一個暖心故事。
記者 肖璇: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恩施州來鳳縣人民醫院,20日晚上這里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老人家有78歲的高齡,長達20年的慢阻肺病史。因為暴雨導致小區停電,他在家中無法使用供氧機。接到求助之后,是磨坡社區的黨員群眾一起將老人從二十三樓抬了下來,送上救護車來到了醫院。我們現在去醫院病房看看老人恢復的情況怎么樣。
恩施州來鳳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 樊蕓村:早飯還可以啊,吃東西都吃得撒?腦袋還暈不暈?
6月20日晚上,因小區積水,供電中斷,供氧機無法使用,李勝男漸漸感到呼吸急迫,而當時家中只有老伴田子云。
患者家屬 田子云:停電了,他就是出不來氣。我看到了快不行了,他自己的身體也受不了。
老人的兒子兒媳都是醫護人員,分別駐守在不同的醫院,一時難以趕回家中。兒子只有將求助電話打到社區,社區書記一邊聯系119、120,一邊請物業工作人員趕來幫忙。
恩施州來鳳瑞星物業有限公司經理 向春艷:整個小區是沒有電的,電梯是停運的,只有擔架抬。有黨員、有干部、有老百姓,大家一起上。
急救人員完成給老人供氧,同時救護車僅用6分鐘就將老人送到了醫院。
恩施州來鳳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 樊蕓村:缺氧時間超過5分鐘,直接就會出現生命危險。經過給氧然后輔以治療后,10來分鐘患者的血氧明顯改善。
(長江云新聞記者 李亞敏 肖璇 建始臺 周玉杰 來鳳臺 周林)
湖北迎戰強降雨丨浠水:連夜處理塌方險情 全縣干部堅守防汛一線
6月18日至21日,入梅以來一條暴雨帶橫跨我省,83個縣市區724個鄉鎮遭受暴雨。今天,雨勢較前兩天有所減弱,灄水、倒水、舉水全部退出設防水位,汛情總體平穩。雨勢主要集中在湖北東部,黃岡浠水縣多條溪流水位猛漲,出現山洪災害可能性較大,全縣干部上崗,堅守防汛一線。
記者 胡文超:我所在的位置,是浠水縣清泉鎮新鋪村,在我身后就是流經當地的新鋪北河,就在前不久當地正在河道上修建一個像我手機上的這張照片顯示的跨河的便道,目前被沖垮的這個河道,大約寬度是20米左右,昨天晚上當地的這個搶險人員連夜對這里進行了搶修。目前河水還有一點湍急,但是相比于昨晚水勢有所減緩。
昨晚,浠水縣遭遇暴雨到大暴雨,部分鄉鎮降雨量突破130毫米。位于清泉鎮的一處橋梁施工便道因洪水沖擊垮塌,當地連夜組織搶險,用挖機將垮塌的泥土從河道中挖出,并擴大了缺口,讓上漲的洪水快速下泄。
黃岡浠水縣清泉鎮新鋪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朱文旭:水量平穩在下降,目前沒有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等這個雨過后,我們對這個便道進行修復再加固。
綠楊鄉三溪村昨夜降雨量達137.2毫米,加上此處有三條溪流匯入白蓮河庫區,防汛壓力進一步增大。昨夜至今天,當地30多名干部群眾冒雨,搶裝砂石料,利用挖機加深河渠、割草機清理河道,全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洪水險情。
黃岡市浠水縣綠楊鄉三溪村黨支部書記、主任 盛勝強:(我們村)實際在家里有三四百人,發動在家的勞動力參加防洪搶險。
目前,浠水縣組織所有鎮、村干部24小時輪崗,對水庫、山洪、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區域加強巡查排險力度。當地應急部門也對救生艇、救援車輛進行整備,清點分發防汛物資,確保安全度汛。
黃岡浠水縣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 張龍:實行國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這種模式,全縣的所有重點部位,有專人巡查管控,縣指揮部及時調度 ,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修。
(長江云新聞記者 劉騫 胡文超 周航川 浠水臺 陳廣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