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楊麗芳 向夢瑤 郝亮)6月11日上午,在宜昌點軍區S254K12+200段臨江邊坡,綠草如茵,蝴蝶翩飛,步步高絢麗綻放,絲毫看不出這片生機盎然之地,曾是一處40余米長的垮塌邊坡。
“針對垮塌的邊坡,我們用了最精準、最穩妥的‘外科手術’!”宜昌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城區分局養護工程科科長楊榮介紹,他們采納地質專家建議,采用拋填加固技術穩定路基邊坡,6000噸塊石如同“定海神針”沉入基底,200方擋墻砌成“鐵腰”,60米防撞護欄配上1200平方米綠網,既鎖住山體又披上綠裝。
宜昌城區公路部門采用拋填加固方式穩定S254K12段路基邊坡
宜昌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公路地災防治任務艱巨。該中心自2023年起,高位啟動全市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細化年度目標任務,持續推進地災防治。S254起于葛洲壩,止于宜都市松滋市界點洋溪,全長65.9公里,屬地質災害風險路段。近期,公路部門聚焦S254重點路段,精準實施系列安全提升工程。
精心“預防養護”是基礎。該中心在S254 K0-K10段實施預防性養護,采用清灌縫工藝,有效處置路面裂縫10公里。對局部病害嚴重路段實施銑刨重鋪,完成瀝青表面層修補5800余平方米,施劃標線2公里,有效延長了道路使用壽命,提升了通行平穩性與安全性。
宜昌城區公路部門對S254 K0-K10段實施預防性養護
高科技手段加持,織密公路“監測防護網”。為提升公路地災預警能力,宜昌在公路沿線隧道口邊坡等地災風險隱患點,布設了氣象衛星監測站點、一體式雨量計、裂縫位移計及InSAR監測等高科技設備,實時動態監控地質災害點險情發展變化,確保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對橋梁等重點部位,精準“把脈開方”。楊榮介紹,橋梁安全是重中之重。5月,城區公路部門對徐家溪橋實施專項整治,清理橋下亂石雜草,修復橋梁表面露筋等病害,同步加固橋臺,重建排水系統,增設邊坡擋墻等防護設施,隨著施工的完成,淤積的橋洞重見天日,橋梁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得到大幅提升。
精細“日常管養”,民生服務溫暖旅途。宜都公路部門在S254孫家溪至漁洋溪段增設中央隔離護欄1.9公里,全面修復、更新沿線破損交通標志標牌362塊,完善S254高壩洲至紅花套路段交通標線4公里,提升了行車指引性。城區公路部門則著力完善停車區功能,在譚家河停車區增加24小時免費熱水供應服務等,改善駕駛員休整條件,從源頭上預防疲勞駕駛風險,為公眾舒適便捷出行保駕護航。
公路地災應急演練
“今年是全市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針對已排查出的4699處地災風險隱患點,公路部門計劃于年底前全部防治到位,推動全市普通公路安全等級再上新臺階,讓群眾出行更安全暢通!”宜昌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副主任王亮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