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陸川導演的舞劇《天工開物》在中央歌劇院上演。該劇再登京城舞臺,原定四場演出門票早早售罄,又加演了一場也基本售罄。看到自己首次跨界執導舞劇,一手養大的“孩子”如此受歡迎,陸川很欣慰,“在中國舞劇史上,《天工開物》只是一個少年,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很慶幸的是,這個戲終于活下來了。”
角色塑造
從書到舞臺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舞劇《天工開物》以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同名百科全書為靈感源泉,生動展現了《天工開物》中蘊含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裝置之美、技術之美、工藝之美,以及宋應星波瀾壯闊的精神世界。
“我們不僅還原明代科技典籍,更聚焦宋應星六次科考失敗后潛心著書的‘逆行者’精神。劇中《趕考》《著書》《山河》等篇章,正是對‘敢為不同’的科學追求與‘民生為本’民族自信的當代詮釋。”談及如何塑造宋應星這個角色時,總導演、編劇陸川表示,首先要感謝《天工開物》這本書。盡管地方志中對宋應星的生平記載非常簡略,但書中滾燙的文字卻讓他感受到了一個有個性、有倔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宋應星。
“我要特別感謝馬蛟龍,他是我撿到的一寶。”陸川表示,在戲劇結構中,有老宋應星和青年宋應星兩個人物,他們互文對話,跨越時空。而馬蛟龍飾演的老年宋應星,從第一場到現在,一直演得非常出色,仿佛穿越回來的宋應星本人。“馬蛟龍對人物的理解非常深刻,每一場都在進步,不斷給角色注入新的細節。”陸川贊不絕口,“他讓我看到了宋應星的精氣神,也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同時,陸川認為,舞劇《天工開物》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演員和幕后人員的共同努力。他特別提到了魏伸洲、呂科鏑等青年演員,他們都非常出色地詮釋了宋應星這個角色。“我們這個戲真的很費演員,尤其是宋應星這個角色,從頭跳到尾,難度非常高,演員跳一段時間,就會帶傷,所以我們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三代宋應星的演員了。”陸川感慨說,“盡管很苦,但我們的演員都非常敬業,每一場都全力以赴。而且,他們之間沒有撕番、沒有爭位置,都是為了舞蹈夢想和角色的夢想在拼。”
跨界體驗
一次寶貴的學習與成長機會
作為電影導演,陸川曾執導過《尋槍》《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為觀眾耳熟能詳的影片。對于首次執導舞劇,陸川稱此次跨界經歷是自己知識層面的一次重要迭代。
“雖然我是電影導演,但身邊有很多舞劇界的大咖為我保駕護航,是這些行業人張開雙臂容納我這個跨界的小土豆,能讓我把自己亂七八糟的想法梳理好。”陸川認為,自己想要身體力行為舞劇做一些事情,“主要是故事方面,我希望《天工開物》是一個角色驅動的,情節連貫的,能抓住觀眾的舞劇,這樣能夠降低一點點觀賞的門檻。”
在談到舞臺魅力時,陸川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認為,舞劇與電影在敘事結構、空間運用和時間表達上有著顯著的差異。雖然電影可以通過蒙太奇等手法進行靈活剪輯與拼接,但舞臺卻是一個更加靈活、充滿想象力的世界。“舞臺的蒙太奇手法甚至更為精妙。”陸川進一步解釋道,“一個追光、一個頂光,就能營造出一個獨特的空間;一個區域是紅光,一個區域是白光,便可能象征著生死、陰陽兩界的對話。在舞臺上,演員通過面對觀眾的不同方向,就能完成時空的穿越與對話。這種表現手段和藝術魅力是無窮無盡的。”
這次執導舞劇《天工開物》的經歷,對陸川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與成長機會。他不僅學到了許多關于舞臺的知識和技巧,更深刻體會到了舞臺的獨特魅力。“電影和舞臺劇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藝術形式,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滋養。”
市場反響
20余座城市59場巡演47場售罄
與如今一票難求不同,回憶起初期的市場反響,陸川坦言內心充滿了擔憂。“這部戲剛開始還沒有那么多人看,其實頭十幾場演出我是非常緊張的,每到一個地方演出,我都跟著。因為生怕沒人看,所以每到一個城市,我就召集朋友來看。”
十幾場演出之后,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如今,舞劇《天工開物》在市場上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0余座一線及省會城市巡演59場,連續47場售罄。“現在我都怕別人找我要票,因為我自己也沒有票。”這種火爆的場景讓陸川倍感欣慰,“我看著這部戲一路走來,感受到的不是成功的快樂,而是它終于活下來了。這部劇就像我的親生孩子,一開始你需要扶著它走;慢慢地,它可以自己走了;未來它也許可以跑起來,到那時,我可能就追不上了。”
在巡演的過程中,陸川見到了很多觀眾,是跟著巡演的城市一站一站地追。“這說明這部劇已經培養了自己的忠實觀眾,他們關注著這部劇的每一點成長和變化。作為創作者,我們要珍惜每一個走進劇場的觀眾。”雖然這部戲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但陸川仍然認為現在還遠沒到說成功的時候,“你要把它放到整個舞劇史上去看,現在是一個好勢頭,但是我覺得大家還是要保持當初我們出發時的那種謹小慎微。”
本組文/記者 田婉婷
供圖/江西文演集團 統籌/滿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