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都年輕干部換位體驗
外賣小哥迎來暖“新”驛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凱 通訊員 朱燦義 黎文來
外賣小哥在驛站用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凱 攝
“里面真涼快!好好吃頓飯休息會再接著跑。”6月23日下午2點多,外賣小哥萬勇、胡學勇走進位于宜都市五宜大道的暖“新”驛站,不慌不忙地點了3盤小菜。
這個剛啟用的小哥驛站,設在“憶那年”餐廳。“以往下午2點到4點都是休息時段,現在延長營業時間,主要是服務外賣騎手。”店主王彬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為此店里還專門升級了空調、增加了30多個充電接口、配備了飲水機,“除日常菜品,還有騎手套餐和專享折扣,也可自帶餐食。”
馬路上驕陽似火,隨著中午送餐高峰結束,記者看到陸續有騎手進店。
在宜都城區,這樣的暖“新”驛站共有16個。
龔錫慧體驗外賣騎手工作。受訪者提供
驛站的誕生,緣自一場“沉浸式體驗”——4月中旬,宜都市委社會工作部90后干部龔錫慧當了一周的外賣騎手。
“中午是騎手最忙的時候,根本顧不上肚子。等閑下來,才發現找個能吃飯和休息的地方好難。”7天下來,龔錫慧餓了好幾頓,“要不就只能吃碗面對付,但天天吃面有的騎手受不了。”
很多餐館下午會休息,但不能讓送餐人在吃飯問題上犯難。帶著這個目標,龔錫慧和同事們開始物色場地,為騎手們搭建服務驛站。
大家首先想到了現有的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地方寬敞,緊鄰湖心公園也好停車。美團宜都站負責人鄒曉露到現場看了后搖頭,“這里是單行道,騎手進來是很方便,但出去要繞一大圈。而且離商圈較遠,影響系統派單。”
龔錫慧體驗外賣騎手工作。受訪者提供
離商圈近、停車方便、有廁所、有餐飲……帶著一個個“關鍵詞”,龔錫慧和同事們挨個社區走訪,篩選出16個地方建設暖“新”驛站。一半場地由街道、社區提供場所,另外一半與餐飲店聯建,店家同時延長用餐時間。
建設過程中一個小插曲讓龔錫慧深有感觸。“驛站設計方案里有電瓶車充電裝置,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騎手時才知道,他們是換電模式,根本不用充電。”龔錫慧感慨,要服務好群眾,每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過。
“宜都市新就業群體已超過2000人,是城市運行的重要保障。只有融入他們,才能提供最貼心的服務。”宜都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孫亮表示,離服務對象更近,也更能培養年輕干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龔錫慧體驗外賣騎手工作。受訪者提供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宜都市要求黨員干部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通過身份轉換、角色體驗,了解群眾真實需求,有效解決民生堵點。
來自共青團宜都市委的張鑫、馮浩,跟著農村客貨郵班車進村,發現停靠點僅限于主干道。他們蹲點十余天,在新橋河流域推進班車進灣組,新增15個停靠點,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在陸城街道,12位年輕干部剛剛接受完培訓,被分成4組,來到快遞員、12345接線員、項目安全員、環衛工人等崗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群眾中去,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詳見6月28日湖北日報1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