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詩經》中的“萇楚”
李時珍筆下的“羊桃”
也是如今超市里
貼著“奇異果”(Kiwi fruit)
標簽的熱門水果
然而
鮮為人知的是
這種風靡全球的水果
其“祖籍”就在宜昌
近日
記者走訪世界獼猴桃原產地
——夷陵區霧渡河鎮
探尋它從山野走向世界的傳奇歷程
百年漂泊 一顆種子的跨洋傳奇
6月17日,記者在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龔家河村,看到碗口粗的野生獼猴桃樹,在山林間隨處可見。
“這棵上面結果了,對面山上一棵一棵挨著的也有很多,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都有。”62歲的金衛是土生土長的霧渡河鎮人,因多年研究獼猴桃的種植,被市農業農村局評為“宜昌市獼猴桃產業執行專家”。他帶著記者一行,沿路找到了很多野生獼猴桃樹。
宜昌野生獼猴桃資源豐富。目前,全球獼猴桃共發現200多個品種,霧渡河就占三分之一,宜昌全域占二分之一。
在龔家河村的獼猴桃科普館,村黨總支書記王彬詳細講解了獼猴桃從宜昌走向世界的歷史。
“1900年前后,英國植物獵人威爾遜多次在宜昌收集植物種子,其中就包括獼猴桃。”王彬指著線路圖介紹,威爾遜將獼猴桃的種子和植株從宜昌送到英國和美國,但是真正將獼猴桃帶到新西蘭的,是一位傳教士伊莎貝爾。
1904年,伊莎貝爾將獼猴桃種子帶回新西蘭,經當地農場主培育,1910年首次結果,開啟了獼猴桃在海外的種植史。為打開市場,新西蘭以國鳥“幾維鳥”(kiwi)命名該水果,“奇異果”(kiwi fruit)由此風靡全球。
而追根溯源,獼猴桃早已載于典籍。《詩經》中“隰有萇楚,猗儺其枝”的“萇楚”、明代《本草綱目》里“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的“羊桃”,勾勒出其跨越兩千多年的文化脈絡。
故土情深 種桃人守護原產地根脈
6月,是宜昌本地獼猴桃的膨果期。在金衛的試驗田里,藤蔓上掛著一顆顆毛茸茸的果實。退休后的他,仍堅守著24畝果園,他指著避雨棚告訴記者:“獼猴桃很容易發潰瘍病,也沒辦法根治,只能通過避雨設施來避免。”金衛說,花了幾萬元做成避雨設施后,這幾年這片田都沒發過潰瘍病了。
在田里,金衛小心翼翼地給每個獼猴桃套上土黃色紙袋,“等待淀粉的積累”。金衛說,果實在快速地長大,害蟲和小鳥都早已虎視眈眈。“套袋”能讓果實甜度增高,風味品質形成,“種獼猴桃就跟養子女一樣,要小心呵護。”
2008年,在新西蘭舉行的國際獼猴桃大會上,來自19個國家的200多位專家一致認定:世界獼猴桃原產地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這一認定讓金衛等種桃人倍感振奮:“每年9月上市,只要說自己是霧渡河種桃人,心里就透著自豪。”
目前,全世界共有23個國家種植獼猴桃,全球已掛果的種植面積約430萬畝,中國占69%。作為國際公認的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宜昌獼猴桃在科技和政策的加持下,逐漸成為僅次于柑橘的“水果老二”。
產業新篇 小果實孕育大未來
“我認為宜昌是一個非常適宜種植獼猴桃的地方,并且在全球獼猴桃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植物與食品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羅斯(Ross Ferguson)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長期研究中國的獼猴桃如何從野果成長為享譽世界的“奇異果”,而宜昌就是其重要起源地。
科技賦能讓古老水果煥發新生。霧渡河鎮觀音堂村的種植戶李正喜,利用野生獼猴桃進行雜交選育出新品種“原產黃金”,在2018年舉行的宜昌市首屆獼猴桃品鑒會上斬獲二等獎。10多年來,李正喜試種40多個國內外獼猴桃品種,共選育出了“MF4”等12個獼猴桃新品系,經試驗種植均顯示性狀良好。
去年9月,由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歷時6年研發的獼猴桃新品種“滿天紅2號”試種成功,宜昌獼猴桃家族再添新成員。
目前,宜昌獼猴桃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值達12億元。近年來,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共引進、研發獼猴桃新品種20多個,包括與武漢植物園聯合培育滿天紅2號、翠玉兩個品種,近期將有2個新品種進行品種審定。豐碩的科研成果,將持續助力宜昌乃至全省、全國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來源/三峽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