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應鋒 通訊員 郭軍 陳鵬 陳龍兵
“政策資金到位了,項目推進更有底氣!”6月12日,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廖家河村農文旅融合項目現場,武陵精釀啤酒廠二期建設如火如荼,該鎮黨委書記柏元軍滿臉欣喜。
這個總投資4400萬元的項目,是竹溪縣城關鎮干部通過精準對接政策、創新資金拼盤模式撬動的成果。
今年以來,該鎮以項目建設為主戰場,創新實施“三練”行動(練政策轉化之功、練項目攻堅之能、練作風為民之心),推動干部在一線實戰中淬煉成尖兵。前6個月,該鎮爭取專項債資金1550萬元,化解項目矛盾40余個,實現鎮域發展與干部成長雙贏。
900萬預算資金撬動3500萬元投資
“以前總抱怨政策難懂、資金難爭,現在有了‘熱力圖’,方向一目了然!”竹溪縣城關鎮“00后”年輕干部彭梾口中的“熱力圖”,是鎮黨委為破解政策落地難題而繪制的“政策機遇熱力圖”。
為吃透政策,該鎮組建15人的“政策攻堅專班”,建立“日學政策、周研動態、月訪部門”機制。班子成員帶頭認領“政策包”,梳理近三年中央、省級政策文件27份,動態更新政策紅利窗口。
今年3月,專班捕捉到省級專項債向農業產業園傾斜的信息,柏元軍帶隊三赴省發改委對接,最終將長旺片區油茶產業示范基地納入省級專項債儲備庫,爭取到資金450萬元。
吃透政策,爭資立項,今年全鎮分級儲備項目23個,申報成功11個,爭取資金同比翻番。
在政策轉化上,該鎮“多條腿走路”。在廖家河村美麗鄉村建設中,創新采用“財政資金 社會資本”模式,用900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撬動企業投資3500萬元,打造出集精釀啤酒廠、水沐清華休閑樂園于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帶動220名村民就業。
將審批流程從9天縮短至3天
5月27日,走進該鎮石榴街改造現場,脫產擔任“項目管家”的鎮年輕干部吳月明,正協調施工方進度。
以前甘當“辦公室秀才”,怕接“燙手山芋”,現在搶著干!吳月明的轉變,源于該鎮實施的“青藍接力”工程。
該鎮黨委將56名干部分配到7個專班,選派12人脫產到重大項目一線,通過“1名班子成員 2名年輕干部”結對,全程參與征地拆遷、審批服務等硬任務。
在長旺項目審批中,2名“00后”干部創新“容缺受理 并聯審批”模式,3天完成6項手續,較常規流程縮短6天。甘露寺路征遷專班70余名干部“白加黑”攻堅,10天完成70戶實物認定,1個月簽下61戶協議。
“實戰是最好的課堂。”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鄭選均介紹,鎮里定期組織“模擬答辯會”,邀請專家對項目方案“挑刺”。
“賽馬比拼”機制更讓干部們坐不住。項目進度“三色預警”板上,滯后事項亮黃牌督辦、紅牌約談。
80余戶老人告別“爬樓難”
5月1日,該鎮東門老街3A級改造項目順利開街。
而3個月前,這里還因18戶返遷居民訴求不一陷入僵局。
蹲點3個月的該鎮干部徐兵帶領團隊采用“問題歸并法”,將18戶訴求梳理為共性和個性問題,通過“集中聽證 個性協商”化解矛盾40余個;春海苑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時,社區專班干部連續兩周駐點協調,讓80余戶老人告別“爬樓難”;大裕民政綜合體從謀劃到建成使用僅用4個月,惠及3000余名群眾;武陵精釀啤酒廠投產初期銷路不暢,包保干部連夜對接商超,如今月銷超80噸。
“讓干部在一線攻堅中‘脫幾層皮’,才能練就硬核本領,淬煉成尖兵。”柏元軍介紹,“三練”行動開展以來,該鎮年輕干部100%參與重點項目,3名干部獲市縣表彰,2人提拔重用,9人職級晉升;國土綠化、油茶基地等6個項目落地;解決群眾“微心愿”320個,矛盾糾紛化解率98%,信訪量同比下降40%。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